2019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9届高考语文好题速递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5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①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②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③。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释】①乔吉,太原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③缟袂绡裳:缟(gǎo)袂(mèi):素绢的衣袖。绡(xiāo)裳:薄绸的下衣。

本曲围绕“寻梅”, 情节一波三折,情感起伏变化。请结合全曲对此作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1分。

上 书 谏 吴 王

枚乘①

(1)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②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2)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3)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4)泰山之?③ 穿石,殚极之绠断?④。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①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于是,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②三光:日月星。 ③?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④?:通“?”,指井梁

1.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 披:剖开,披露

B.弊无穷之极乐 弊:蒙蔽

C.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胎:基始,开始

D.渐靡使之然也 靡:通“摩”,摩擦

2.下列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B.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作《师说》以贻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 D.泰山之?穿石,殚极之绠断?

则或咎其欲出者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下列各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开篇援引古代圣贤成功的事例,向吴王说明行“王术”的重要性。接着表白自己的忠心和劝谏的决心。

本文善于譬喻,用“千钧一缕”“累卵”等向吴王形象说明行造反之事的危害性。

本文对比鲜明,把“畏影恶迹”者、“抱薪救火”者及作者自己和养由基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养由基的充分肯定。

本文正反论证结合,明示吴王只有坚持积累德行,不做背弃理义之事,才不会走向灭亡。这无不表现了作者对君王的忠诚和政治远见。

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译文:

(2)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

译文:

(3)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译文:

5.你如何看待“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

读 山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

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①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谥。

②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的?岩;读它的容颜,谈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③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的卷册中的美丽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④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⑤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⑥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去健壮自己。

⑦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⑧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⑨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巅,举目远眺,噢!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天。

⑩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岩再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⑾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1.文章开篇写道:群群的山峦“裸其奥义,隐其真髓”。“奥义”和“真髓”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答: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读山”在文中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中画横线的“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一句,有何含义?(限20字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9分)

①“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题.

1.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第(2)段中,作者说,“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岩”,作者从?岩中读出了什么?3分

答:

(2)第(7)段中,作者两次写到“枯树”的“笑”,联系上下文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2分

答:

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题为“读山”,实际上作者着重读出了“山”的哪几个方面内容?②名为“读山”实际上是在读人,本文读出了哪些人格特质?(6分)

内容:(限10字内作答)2分

②特质:(限30字内作答)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1)寻梅:头三句“冬前冬后”“溪北溪南”“树头树底”,产生一种十分鲜明轻快的动感,形象表现诗人盼望找到梅花的轻松又急切的心情。(1分)(2)赏梅:循香而望,一树素雅清淡的梅花突现眼前,“忽相逢”可见诗人的万分欣喜。(1分)(3)伤梅: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美丽梅花消溶。以实景之冷写心境之愁伤,诗人心情陡然转悲,伤感美好事物的被扼杀,自然流露失意心情。(2分)全曲就这样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耐人品读。(1分)

解题指津:审清题干,把握题旨,一是情节的变化,二是情感的变化,两者交织在一起,又聚焦于“寻梅”或“梅”。答案中应有明显的阶段标志,如寻—赏—伤,又如急切—欣喜—伤感(示意);应明确使用的表现手法,如动作描写—比喻(拟人)—虚实结合。力争用简洁的言语凸现关键信息。

[备课资料]乔吉散曲集中,颇多写景咏物之作,这首小令是作者在某一冬日寻梅之时由感而发。[注解]两履霜:双脚踏冰霜。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缟袂绡裳:白绢衣裳,薄绸裙子,都是喻梅花的冰晶玉洁。

[译文]在冬日的前前后后走过了几多村庄,在溪南溪北走得两脚寒霜,又一次一次奔忙在树底孤山上。冷风阵阵吹来不知何处飘来芳香?忽然穿白绸衣裤的仙女来到身旁。酒醒以后寒里惊破春梦,凄凉的笛声让人断肠,这时节正月淡昏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1分。

(1)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②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译文: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有可以用来称王天下的策略(即仁政)。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如果)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行直谏,那么,就没有被遗漏、谋划不周到的事情,功绩将流传万世。枚乘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以怜悯之心对我的话稍加考虑。

(2)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凭一根线的负重,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没有顶点的高处,下面垂在不可测度的深渊,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忧线将断绝。马正惊骇,(却还)击鼓去惊吓它;系物的线就要断绝,(却)又去重压它。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接好;重物掉进深渊,难以再把它取出来。能不能从灾祸中逃出来就在一念之间,十分危急。假使能听从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堆叠起来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但如果)改变自己想要做的,那比翻手掌还容易,使地位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却)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居处得像泰山那样安稳,却要冒着如累卵的危险,经历如登天的困难,这就是我非常疑惑的。

(3)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有一个害怕自己影子和讨厌自己脚印的人,他转身奔跑,结果脚印却更多,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其实)还不如在阴暗处歇息一会。那样,影子与足印自然就消失无踪了。想要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要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多大帮助,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丁点大,(却)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所见甚远)相比,(他)简直是不懂得拿弓持箭了。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从哪里来呢?

(4)泰山之?③ 穿石,殚极之绠断?④。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泰山上流下来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断井栏。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摩擦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地量,到一丈就一定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简捷又少差错。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像树木被伐后新长出来的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指就可以把它拔出,这是凭借趁它还没有长成,没有成形。打磨砥砺,(一下子)看不见它被损坏,(但)一段时间后终究会被毁坏;种树养畜,不能看见它的生长,(但)一段时间后它就长大了;积累德行,不能马上看见它的好处,(但)时间长了自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一时间)不知道它的危害,(但)时间久了就会(因此而)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注释】①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于是,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②三光:日月星。 ③?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④?:通“?”,指井梁

1.答案:B,当为“尽”,注意上句中对应位置的“极”。

2.则或咎其欲出者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答案:B 而:都是作表转折关系连词,却。以:介词,凭着;连词,用来。其:代词,自己;代词,那些。之:结构助词,的;助词,提宾。

3.答案:C “和养由基作对比”和“ 对养由基的充分肯定”错。都是作为反例来劝谏吴王应见识长远,从根本上杜绝祸患。

4.(1)译:(如果)忠臣不回避杀头罪刑而(对君主)进行直谏,那么,就没有被遗漏、谋划不周到的事情,功绩将流传万世。(关键词:避,遗策,流,注意假设关系)

(2)译:马正惊骇,(却还)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就要断绝,(却)又给它重压。(关键词:方,鼓,镇)

(3)译: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关键词:熟,身,易,注意判断句式)

5.答:这句话充分肯定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因与果的必然联系,并揭示要防微杜渐的道理。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祸与福不仅可以相互转化,而且,有时因考虑的出发点不同,对祸与福的判定就会不同。(这道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即可。)

三、1.答:_①山所袒露的生命态度。②山所隐喻的人生哲理。或答为:①山所体现的人生态度②山所隐喻的人生哲理。

2.答(1)①(表面上是)观察山中之景;(1分)②(实际上是)思索人生的哲理。(2分)

(2)【答案】老一辈为成长的人而高兴,为互相扶助而幸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的答案,很难从文章的表面内容中得出。要结合“读山,即读人”这一主旨,联系“芳林新叶催陈叶,长江前波让后波”这一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本题答案。

3.①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写枯树为能帮助爬藤站立成长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奉献获得了温厚的回报而感动欣慰,借此表达了生命应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道理,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②_作者采用疑问的句式、比喻与拟人的手法,通过种种揣想,引起读者的思索与共鸣,表达出对第一个踩出山径的人为后人做出的贡献的开拓者的赞美,和对小径忍辱负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赞美。

③我从山中读到许多的启示,而我作为生命个体投入丰富多彩的世界,别人也可以读我,读“我”的成长过程,读“我”的生活态度,读“我”的精神品质……我的存在也将留给他人启发和思考。作者借此巧妙地收束了文章,也拓展了主题,表达出对生命更深沉的领悟。

补充题.

1.答案:(5分)(1)读出了?岩的坚韧、能经受得住考验、威武、温顺、能耐寂寞、宽宏大度 的品格。(3分)(3点,即可1点1分)

(2)人是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在帮助别人 时自己也得到帮助。(必须从“人”的角度谈)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借助题目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分析能力。(1)题要求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从中提炼信息。本题比较简单,属最基本的提取信息题目。(2)题有一定难度,要求考生读出文章的言外之意,做本题要求考生注意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并有敏锐的感悟力。【答案】 (1)?岩、山林、虫鸟 (2)坚忍不拔、生命顽强、开拓进取、直面人生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1152157.html

相关阅读:2019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预测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