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句名篇备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复习要有规划,制定好的复习计划,能让你的高三生活忙中有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名句名篇备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学习有四个环节:听、说、读、写。听和说,通过声音语言,读和写经由符号文字。其中听和读培养吸纳能力,是获取思想的渠道;说和写培养释放能力,是展示思想的渠道。

听和读的过程是:品味他人的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社会人生。说和写的过程是:品味社会人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诉诸于语言文字。

从中可以看出,听、说、读、写的第一环节都是品味——或自己品味社会人生,直接地深化思想,丰富感情;或品味他人的语言文字,间接地深化思想,丰富感情。人一生中,就是这样在生活(广义的语文课堂)中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可见,品味,是语文学习的原始驱动力,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

品味是什么?品味就是细察深思。语文学习就是要有自发到自觉的经由细察深思感悟生活,体察文字,锤炼思维,享受进入语文学习自由王国的快乐。

先说说对课文的细察深思——这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

且以课文中两个相近的句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个句子:“夜缒而出”。为什么烛之武要在夜里,采用“缒”的方式出城?这是一个思辨点,具有确认整合、疏通文意的价值。它一方面说明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8、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轻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

10、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不见复关,泣涕涟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郑国危急的形势,有上文“晋侯、秦伯围郑(“郑”是郑都,不是郑国)”为佐证,另一方面预示烛之武将行“离间计”游说秦伯,有上文“晋军函陵、秦军?南(两地毗邻,皆为郑地)”为佐证。简洁的四个字确凿地表明了烛之武的机警、负责和功勋卓著,体现着《左传》微言大义的特点。《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个近似的句子:“入而徐趋”。这“徐趋”一词,描摹的意趣颇耐人寻味。“徐”,慢;“趋”,快步走。“徐趋”,一种违背常规的很不合理的奇特步态,这其中或有触龙“病足,曾不能疾走”的原因,但似乎更带有表演成分。对文学作品而言,凡违背常规(即“颠覆”)之处,必有寓意在其中。往前看,触龙正处在这样一种处境中:“新用事”的赵太后事先已发出“必唾其面”的咒语,此时又“盛气而揖之”。赵太后之所以“盛气”,除“秦急攻之”和“大臣强谏”之外,主要还由于她深深了解触龙,知道这位忠忱老臣定为长安君质齐而来。于是,她摆出了“揖之”的姿态。老谋深算的触龙,当然是有备而来。“入而徐趋”就是出现在这里的一句描写,进了门之后才拿出“徐趋”的步态,这明明是在表演!这一表演,麻痹了赵太后,引出了拉家常,触龙专业策士的本色尽在其中;太后“揖之”,触龙“徐趋”,两个人物一来一往,相映成趣,神色毕肖,这不正是小说以虚构对比刻画人物的雏形吗?

细察深思,不仅使我们切实理解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还有助于我们质感地了解到两部著名史书风格上的细微差异——《左传》微言大义、言简意赅,有着“不苟言笑”的风范;《战国策》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初见“传奇小说”的元素。而我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自在其中。

这种例子在课文中是数不胜数的。有一次在杭州,听陈钟梁老师讲《背影》。陈老师抓住散文中的一处细节,启发同学们深思。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在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很快明白了:人两臂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果没有用尽全力,他的身体应该是正直的;此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正表明父亲拼尽了全力,他左臂的劣势也就显现出来了。作者没有看见父亲正面的神情,只是看见“背影”就感动得潸然泪下,消融了父子间感情的嫌隙。这是朱自清先生品味生活,细察深思形成的经典文字,我们的语文学习正需要对这些文字细察深思,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陈钟梁老师不久前去世了。我们回忆这处细节怀念这位可敬的语文老师,我们更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形成独立的细察深思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以上的“高考语文名句名篇备考”供大家参考,希望网的高考第一轮备考可以给高三的同学们提供最优秀最有效的复习策略,感谢您参考!

阅读本文的同学还看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117096.html

相关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基础知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