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学年湖北省优质高中高三(下)联考生物试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脂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中的氢与氧的比值比糖类中的高
B.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C.脂肪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D.脂肪、磷脂和固醇所含的化学元素相同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出现纺锤体
B.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
C.细胞癌变的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均没有积极的意义
3.下图表示了几种育种方法,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B.c过程得到的植株与普通植株相比,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但往往发育迟缓
C.a、c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4.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
5.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受如图所示的过程调控,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到高原,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多,细胞的PH值显著下降
B.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减小时,胰岛素合成减慢
C.进食后,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可导致生物种群灭亡
C.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进行捕获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和诱导细胞凋亡.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初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_________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主要来自于_________的增殖、分化.当发生病变,效应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起作用时,这种疾病叫_________.
(2)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_,为了鉴定此分泌物的化学本质,可选用_________试剂.
(3)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细胞内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4)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8.某同学为探究某植物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幼苗,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12小时后再次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_________,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量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
(3)如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1234567
温度(℃)25252525252525
光照强度:灯泡功率(W)02.557.51012.515
开始时的液滴所在刻度1111111
12小时后液滴所在刻度0.81.51.92.22.42.52.6
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_.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
9.研究发现,小麦颖果皮色的遗传中,有红皮与白皮这对相对性状,下表是纯合小麦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F1株数F2株数
红皮白皮红皮白皮
①1株红皮×1株白皮121045129
②1株红皮×1株白皮89024281
(1)根据实验可推知,控制小麦颖果皮色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
(2)表中实验①的F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从实验①F2中红皮小麦中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颖果皮色及数量,则株系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概率为_________.
(4)实验②中的那一株红皮亲本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情况.将实验②的F1与白皮小麦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10.草原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_________种,食虫鸟和蜘蛛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
(2)图甲的生物中,获得能量最少的可能是_________.能量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
(3)猫头鹰能够依据食虫鸟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食虫鸟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
(4)图乙中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
(15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________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_____.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_________.
(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图是同学们到某良种场进行参观时,看到的胚胎移植繁育良种奶牛的技术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_________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_________,经人工授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
(2)人工授精时卵子要发育到_________期才能与精子结合,受精的标志是_________.
(3)对受体母牛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是为了_________,冲卵中的“卵”是指_________.
(4)若供体母牛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可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加速遗传改良进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用于核移植的体细胞一般选用_________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
2019-2019学年湖北省优质高中高三(下)联考生物试卷(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0
1.下列有关脂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中的氢与氧的比值比糖类中的高
B.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C.脂肪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D.脂肪、磷脂和固醇所含的化学元素相同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专题】正推法;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解答】解:A、脂肪中的氢与氧的比值比糖类中的高,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A正确;
B、脂肪普遍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中,B错误;
C、脂肪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后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C错误;
D、脂肪、固醇只含有C、H、O,磷脂含有C、H、O、N、P,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只有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出现纺锤体
B.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
C.细胞癌变的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均没有积极的意义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无丝分裂的特点是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解答】解:A、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但不都出现纺锤体,如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细胞形态改变,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B正确;
C、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癌变、细胞衰老和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图表示了几种育种方法,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B.c过程得到的植株与普通植株相比,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但往往发育迟缓
C.a、c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专题】模式图;育种.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属于单倍体育种;b属于杂交育种;c属于多倍体育种.
【解答】解: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对应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
B、c过程得到的植株是四倍体植株,其与普通植株相比,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但往往发育迟缓,B正确;
C、a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c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错误;
D、通过b过程杂交育种获得yyRR,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有关.
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
分析图乙:由于重力的作用,使生长素浓度Ⅰ处<Ⅱ处,Ⅲ处<Ⅳ处;但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Ⅱ处浓度高导致该处生长受抑制,而茎的Ⅳ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反而更快.即根的向地性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未能体现两重性.
【解答】解:A、由于重力的作用,Ⅰ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Ⅱ处的生长素浓度,但Ⅰ处生长快,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A错误;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Ⅱ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Ⅰ处,并且生长速率比Ⅰ处慢,因此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B正确;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是Ⅲ处生长素浓度较低,没有抑制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C错误;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并且生长速率也高于Ⅲ处,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考生要能够识记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能够判断图乙中四处生长素浓度关系以及对器官生长的生理作用;明确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茎未体现该特性.
5.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受如图所示的过程调控,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到高原,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多,细胞的PH值显著下降
B.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减小时,胰岛素合成减慢
C.进食后,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专题】信息转化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作用,所以细胞内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越小时,胰岛素合成加速;血糖上升使乳酸含量上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
【解答】解:A、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乳酸释放进入内环境,但是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故细胞的PH值不会显著下降,A错误;
B、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B错误;
C、进食后,血糖上升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和下丘脑相关神经中枢,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C错误;
D、据图解可得出: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可导致生物种群灭亡
C.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进行捕获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1、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3、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解答】解:A、取样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A正确;
B、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可导致竞争中失败的生物种群灭亡,B正确;
C、由于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率最快,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的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后进行捕获,C错误;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特别是种群的数量特征,明确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年龄组成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和诱导细胞凋亡.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初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来自T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时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主要来自于记忆T细胞的增殖、分化.当发生病变,效应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起作用时,这种疾病叫自身免疫病.
(2)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细胞分泌抗体,为了鉴定此分泌物的化学本质,可选用双缩脲试剂.
(3)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细胞内物质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4)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能(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归纳推理;免疫调节.
【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
关系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解答】解:(1)体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该细胞接受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T细胞,当记忆T细胞再次接收同一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当发生病变,效应T细胞对自身正常细胞起作用时,这种疾病叫自身免疫病.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该细胞接受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鉴定用双缩脲试剂.
(3)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4)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可以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故答案为:(1)T细胞 记忆T细胞 自身免疫病
(2)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抗体 双缩脲
(3)胞吐
(4)进行细胞的信息交流 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过程及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
某同学为探究某植物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幼苗,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12小时后再次记录毛细刻度管的刻度.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
(2)如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O2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CO2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为使测得O2的变化量更精确,还应再设量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死亡的同种植物幼苗和CO2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3)如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1234567
温度(℃)25252525252525
光照强度:灯泡功率(W)02.557.51012.515
开始时的液滴所在刻度1111111
12小时后液滴所在刻度0.81.51.92.22.42.52.6
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C3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多.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增加若干实验组,在第七组的基础上依次增加光照强度.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数据表格;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该装置是用于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的,可见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
【解答】解:(1)实验装置中是可调强度的白炽灯,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
(2)要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的关系,需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且光照强度应为单一变量,所以小烧杯内的蒸馏水应换为CO2的缓冲液(或NaHCO3溶液)来维持装置内CO2的浓度.为使测得O2的释放量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以校正因气压变化而引起液滴的移动,校正装置中,除植物是同种的死亡植物以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2)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光照减弱,光反应受到影响,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三碳化合物增加.根据表格分析,12小时后液滴所在刻度在增加,说明没有到达最佳光照强度,为进一步探究最佳光照强度,增加若干实验组,在第七组的基础上依次增加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
(2)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CO2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死亡的同种植物幼苗和CO2缓冲液(或碳酸氢钠溶液)
(3)增多 增加若干实验组,在第七组的基础上依次增加光照强度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表格中,光照强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变化量表示的呼吸速率,其余“12h后CO2浓度”和“开始时的CO2浓度”之间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
9.研究发现,小麦颖果皮色的遗传中,有红皮与白皮这对相对性状,下表是纯合小麦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F1株数F2株数
红皮白皮红皮白皮
①1株红皮×1株白皮121045129
②1株红皮×1株白皮89024281
(1)根据实验可推知,控制小麦颖果皮色的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表中实验①的F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5.
(3)从实验①F2中红皮小麦中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颖果皮色及数量,则株系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概率为4/15.
(4)实验②中的那一株红皮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将实验②的F1与白皮小麦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皮:白皮=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分析杂交实验①可知,1株红皮×1株白皮→红皮,说明红皮对白皮是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的子二代,红皮与白皮之比是451:29≈15:1,可以改写成9:3:3:1,相当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说明小麦颖果皮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A_B_、aaB_、A_bb表现为红皮,aabb表现为白皮,亲本红皮的基因型是AABB,白皮的基因型是aabb;实验②白皮基因型是aabb,与红皮杂交,子一代都是红皮,子二代红皮:白皮≈3: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亲本红皮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控制小麦颖果皮色的基因是2对等位基因,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①的F2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A_B_、A_bb、aaB_,共有2×2+2+2=8种;其中纯合子是AABB、AAbb、aaBB,占3/15=1/5.
(3)从实验①F2中红皮小麦中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如果株系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则该子二代中红皮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aaBb,占红皮小麦的4/15.
(4)由分析可知,实验②中的那一株红皮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与白皮(aabb)杂交,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因此后代红皮:白皮=1:1.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2)8 1/5
(3)4/15
(4)两 红皮:白皮=1:1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性状分离定律偏离的现象,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遗传规律,并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10.草原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4种,食虫鸟和蜘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2)图甲的生物中,获得能量最少的可能是猫头鹰.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猫头鹰能够依据食虫鸟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食虫鸟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分析乙图: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y表示偏离正常范围的程度,y越大,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x表示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x越大,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解答】解:(1)图甲中的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的动物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分别是猫头鹰、食虫鸟、蜘蛛和蟾蜍.
(2)图甲中,猫头鹰在各条食物链中均处于最高营养级,可能获得的能量最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y越大,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反之则越大;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则越大.
故答案为:
(1)4 捕食和竞争
(2)猫头鹰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5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滤去不溶物.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实验)对照.
【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微生物培养时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解答】解:(1)微生物接种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为了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接种过程要进行无菌操作,接种前对接种环灼烧就是为了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2)蔗糖主要提供碳源,也可以作为能源物质,硝酸盐含氮元素,可提供氮源.
(3)胡萝卜素不是很稳定,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其分解;由于萃取剂往往具有挥发性,且易燃烧,如果直接加热挥发出来的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燃烧爆炸;萃取后需将原料中的固体物滤去.
(4)用标准样品可对照检查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的纯度.
故答案为:
(1)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 灭菌(或防止杂菌污染)
(2)碳源 氮源
(3)时间 水浴 滤去不溶物
(4)(实验)对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胡萝卜素的提取,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培养和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图是同学们到某良种场进行参观时,看到的胚胎移植繁育良种奶牛的技术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人工授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
(2)人工授精时卵子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期才能与精子结合,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3)对受体母牛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是为了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冲卵中的“卵”是指早期胚胎.
(4)若供体母牛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可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加速遗传改良进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用于核移植的体细胞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考点】胚胎移植.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胚胎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为牛胚胎移植示意图,胚胎移植的具体过程为: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解答】解:(1)给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数排卵,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人工授精后可得到更多的早期胚胎.
(2)人工授精时,卵子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期才能与精子结合;受精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3)对受体母牛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这样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冲卵中的“卵”是指早期胚胎.
(4)用于核移植的体细胞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因为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故答案为:
(1)促性腺 卵母细胞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3)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早期胚胎
(4)10 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点评】本题结合胚胎移植过程图解,考查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1192747.html
相关阅读: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