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解析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9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1分)
1.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  )
A.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
B.DNA双链解旋和蛋白质的合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核膜、核仁的消失和赤道板的形成
2.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过程
B.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C.洋葱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内表皮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能观察到细胞中大部分区域呈绿色
3.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甘氨酸可能是组成质子泵的单体之一
B.胃内酸碱度是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不需要质子泵的作用
4.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辅助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裂解死亡
B.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C.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该患者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5.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1=N0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6.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患白化病,Ⅲ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频率为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Ⅱ5、Ⅲ1均没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因,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D.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Ⅲ2同时携带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
 
二、解答题
7.电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膜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膜蛋白,如:与Na+和葡萄糖转运有关的膜蛋白A、与细胞粘着性有关的膜蛋白B、能与某种激素发生结合的膜蛋白C、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  ,导致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2)膜蛋白D的特性是  (写出两点即可),膜蛋白C  (填“能”或“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3)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  (填“A”或“B”或“C”或“D”)减少,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细胞比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
8.有两种植物,分别生长在强光下和隐蔽处,现从这两种植物体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叶片放氧速率,结果如表:
光强(μmol光子) 0 10 25 50 100 250 500 600
放氧速率[μ molO2/(m2•s)] 叶片A ? ?10 ?5 ?1 5 15 30 30
叶片B ? ?0.5 1.5 3 6 10 12 11
(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强光下的叶片是  ;
(2)光照强度>500μ mol光子/(m2•s)时,可推知叶片A放氧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转移途径是  ;
(3)若将A、B两叶片放氧速率绘制成曲线图,大约在175μm 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则此交叉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
(4)为提取叶片B中的色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
9.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24h→用放射性物质喂饲叶片30min→24h后测定该叶片和幼铃等的放射性强度,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

注:数字分别为叶片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数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  ,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  组.
(2)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是因为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  ,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则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幼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该激素最可能是  .
10.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
(1)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是  ,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此实验结果验证了  ;
(2)取F1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的主要特点是  .
 
选修【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如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相关问题: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2HPO4 3g 尿素 1.0g
K2HPO4 1g C6H12O6 30g
MgSO4•7H2O 0.5g 琼脂 15g
FeSO4 0.01g H2O 1000mL
NH4NO3 0.3g
(1)按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无论配制何种培养基,在原料称量、溶解之后都要先  ,然后分装、包扎并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
(2)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培养基能否用于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原因是  .
(3)为检测尿素分解菌是否存在,还应加入  ,如果存在,将出现  反应.
(4)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12.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其大致过程如下:
Ⅰ、采用良种供体奶牛的卵母细胞和精子,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Ⅱ、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重组细胞;
Ⅲ、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Ⅰ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  处理,受精时,往往一个卵母细胞只能和一个精子结合,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  .
(2)实验步骤Ⅱ中,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
(3)实验步骤Ⅲ中,进行动物早起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  和动物血清.
(4)实验步骤Ⅳ中,应选择性别为  的奶牛胚胎进行移植.
 

2019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1分)
1.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  )
A.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
B.DNA双链解旋和蛋白质的合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核膜、核仁的消失和赤道板的形成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大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
B、DNA双链解旋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分裂间期,B正确;
C、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C错误;
D、核膜、核仁的消失发生在前期,而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会形成,D错误.
故选:B.
 
2.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过程
B.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C.洋葱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内表皮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能观察到细胞中大部分区域呈绿色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解答】解:A、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A错误;
B、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看不到染色体,故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经染色后,只能观察到少数细胞的染色体,B错误;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随着细胞逐渐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DNA和RNA,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可观察到红色比绿色区域广泛,D错误.
故选:C.
 
3.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甘氨酸可能是组成质子泵的单体之一
B.胃内酸碱度是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K+由胃壁细胞进入胃腔不需要质子泵的作用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说明Na+?K+泵参与离子跨膜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分子,故Na+?K+泵运输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解答】解:A、质子泵起到载体的作用,其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因此甘氨酸可能是组成质子泵的单体之一,A正确;
B、胃是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消耗ATP,所以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K+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不需要质子泵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4.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辅助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裂解死亡
B.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C.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该患者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由于自身免疫反应而被破坏,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该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据此答题.
【解答】解:A、效应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A错误;
B、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B正确;
C、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也就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该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发生障碍,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低于正常生理水平,D正确.
故选:A.
 
5.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1=N0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A、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由于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所以λ为l.015,B正确;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属于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C正确;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
故选:D.
 
6.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患白化病,Ⅲ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频率为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Ⅱ5、Ⅲ1均没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因,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D.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Ⅲ2同时携带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_XBY.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即其基因型为AAXBY,则他与Ⅱ4(AaXBXb)所生Ⅲ2的基因型为 AAXBXB、 AAXBXb、 AaXBXB、 AaXBXb.在此基础上,如果Ⅲ1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AAXBY),则他与Ⅲ2所生Ⅳ1的基因型为 AAXBXB、 AAXBXb、 AaXBXB、 AaXBXb.因此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 时,需满足的条件是Ⅱ5、Ⅲ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故选:B.
 
二、解答题
7.电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膜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膜蛋白,如:与Na+和葡萄糖转运有关的膜蛋白A、与细胞粘着性有关的膜蛋白B、能与某种激素发生结合的膜蛋白C、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 核糖体 ,导致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转录的mRNA不同(转录的DNA基因不同) ;
(2)膜蛋白D的特性是 高效性、专一性 (写出两点即可),膜蛋白C 不能 (填“能”或“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3)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 B (填“A”或“B”或“C”或“D”)减少,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细胞比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基的被标记细胞,(第1次增殖的结果是标记细胞仍占100%),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细胞比例减少 .
【考点】细胞的分化;酶的特性;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4、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因此导致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转录的mRNA不同(转录的DNA基因不同).
(2)膜蛋白D能水解二糖,是一种酶,其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因此小肠上皮细胞上的膜蛋白C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3)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B减少;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基的被标记细胞,(第1次增殖的结果是标记细胞仍占100%),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细胞比例减少.
故答案为:
(1)核糖体  转录的mRNA不同(转录的DNA基因不同)
(2)高效性、专一性  不能
(3)B 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基的被标记细胞,(第1次增殖的结果是标记细胞仍占100%),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细胞比例减少
 
8.有两种植物,分别生长在强光下和隐蔽处,现从这两种植物体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叶片放氧速率,结果如表:
光强(μmol光子) 0 10 25 50 100 250 500 600
放氧速率[μ molO2/(m2•s)] 叶片A ? ?10 ?5 ?1 5 15 30 30
叶片B ? ?0.5 1.5 3 6 10 12 11
(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强光下的叶片是 A ;
(2)光照强度>500μ mol光子/(m2•s)时,可推知叶片A放氧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CO2浓度 ,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转移途径是 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 ;
(3)若将A、B两叶片放氧速率绘制成曲线图,大约在175μm 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则此交叉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A、B两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 ;
(4)为提取叶片B中的色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 无水乙醇、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基本)不变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分析表格:光照强度为0时,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吸收的氧气量表示呼吸速率;放氧速率大于0后,此时的放氧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即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比较叶片A和叶片B可知,叶片B提前达到光补偿点,因此该叶片应取自弱光条件下.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叶片A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于叶片B,并且叶片A的最大光合速率高于B,因此叶片A取自强光下.
(2)光照强度>500μ mol光子/(m2•s)时,叶片A已经达到光饱和点,表明光照强度已经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又由于题干中提出,实验条件为“适宜温度条件”,因此叶片A放氧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CO2浓度;由于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转移途径是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
(3)根据题意,大约在175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此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A、B两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
(4)为提取叶片B中的色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无水乙醇、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由于研磨后叶绿体遭破坏,只有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试管内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
(1)A
(2)CO2浓度 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
(3)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A、B两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
(4)无水乙醇、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 (基本)不变
 
9.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24h→用放射性物质喂饲叶片30min→24h后测定该叶片和幼铃等的放射性强度,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

注:数字分别为叶片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占全株总数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 碳 ,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 C 组.
(2)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是因为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 输出减少 ,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则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C>A>B>D ,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幼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该激素最可能是 赤霉素 .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利用外源激素处理,因变量为叶片和幼龄的放射性强度.图中A组不用激素处理,作为空白对照,而BC作为实验组,并且BC之间又可以进行相互对照.
【解答】解:(1)题中研究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光合作用产物一般用碳元素标记.首先标记CO2,CO2被固定为C3,C3被光反应提供的[H]还原为糖类和C5.由题干可知,幼铃脱落是光合产物不足导致,对比A、B、C三组,发现C组幼铃中有机物占比最高,因而幼铃脱落显著减少.
(2)B组中叶片的放射性强度的百分比较高,说明有机物占比较多,输出较少.由题中数据可知,激素可抑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出,有利于幼铃有机物的输入,因而用激素处理叶片,导致叶片有机物输出明显较少,且小于B组,因而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A>B>D.
(3)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但不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故答案为:
(1)碳   C 
(2)输出减少 C>A>B>D
(3)赤霉素
 
10.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
(1)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是 一半花粉呈蓝黑色,一半花粉呈橙红色 ,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F1水稻细胞中含有分别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一对等位基因Aa.F1形成配子时,A和a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A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含a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其比例为1:1 ,此实验结果验证了 基因分离定律 ;
(2)取F1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的主要特点是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种的非糯性稻和糯性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A和a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是1:1;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所以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
【解答】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种的非糯性稻和糯性稻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A和a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是1:1;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所以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由于 F1水稻细胞中含有分别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一对等位基因Aa.F1形成配子时,A和a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A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含a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其比例为1:1,该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2)取F1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其主要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故答案为:
(1)一半花粉呈蓝黑色,一半花粉呈橙红色 F1水稻细胞中含有分别控制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一对等位基因Aa.F1形成配子时,A和a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A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含a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其比例为1:1 基因分离定律
(2)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选修【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如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相关问题: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Na2HPO4 3g 尿素 1.0g
K2HPO4 1g C6H12O6 30g
MgSO4•7H2O 0.5g 琼脂 15g
FeSO4 0.01g H2O 1000mL
NH4NO3 0.3g
(1)按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固体 培养基,无论配制何种培养基,在原料称量、溶解之后都要先 调pH ,然后分装、包扎并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 .
(2)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培养基能否用于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不能 ,原因是 培养基中含有NH4NO3,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
(3)为检测尿素分解菌是否存在,还应加入 酚红 ,如果存在,将出现 红色 反应.
(4)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 .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尿素分解菌可以用酚红指示剂来检测,其细胞内的脲酶可以把尿素分解为氨而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
【解答】解:(1)分析表格可知,该培养基中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因此属于固体培养基.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先进行PH 调整.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
(2)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培养基中含有NH4NO3,尿素不是唯一氮源,因此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3)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存在尿素分解菌,则指示剂将变红色.
(4)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
故答案为:
(1)固体 调pH 高压蒸汽灭菌
(2)不能 培养基中含有NH4NO3,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3)酚红 红色
(4)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12.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其大致过程如下:
Ⅰ、采用良种供体奶牛的卵母细胞和精子,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Ⅱ、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重组细胞;
Ⅲ、电脉冲刺激重组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
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Ⅰ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 获能 处理,受精时,往往一个卵母细胞只能和一个精子结合,受精过程中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
(2)实验步骤Ⅱ中,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法 .
(3)实验步骤Ⅲ中,进行动物早起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 激素 和动物血清.
(4)实验步骤Ⅳ中,应选择性别为 雌性 的奶牛胚胎进行移植.
【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胚胎工程的概念及操作对象.
【分析】1、体外受精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体外受精,其中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的方法:(1)主要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2)第二种方法:从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
(3)第三种方法:是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叫活体采卵.
2、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
【解答】解:(1)体外受精前,对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进行动物早起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动物血清.
(4)血清白蛋白要从乳汁中提取,只有雌性奶牛才能产生乳汁,因此胚胎移植时,必须选取雌性奶牛的胚胎进行移植.
故答案为:
(1)获能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2)显微注射法
(3)激素
(4)雌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1264941.html

相关阅读: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