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答案】B【gkstk解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能反映出二者均不贪念权位,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这明显受到道家学派所主张“道法自然”和反对积极入世为官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A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和建功立业, C项强调强化君主专制和依法治国, D墨家主张“兼爱非攻”。2.A.理学的理论缺陷 B.理学的教条化 C.理学的逐渐落伍 D.理学的官方化【答案】D【gkstk解析】考点:程朱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的自我修养信条转化成“广大民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伦常,沦落为扼杀人性的软刀子。”说明理学对广大民众具有极强的约束力,这是主要因为理学的官方化和理学思想信条被政府强制推行到民间,所以答案选D。3.A.战国 B.西汉 C. 宋代 D.元代【答案】A【gkstk解析】考点:四大发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又自真蒲行坤申针”中航海仪器显然是指指南针,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起源于战国时代的“司南”,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时间特征与上述史实不符。4.A.使用泥活字印刷制成 B.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C.是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答案】B【gkstk解析】考点:四大发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谷腾堡创制出版的印刷品是用金属活版印刷而成,这一技术深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所以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明显与题意不符,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准确,从材料中时间特征来看此时文艺复兴处于发展时期。5.A B C D【答案】C【gkstk解析】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书法特征能够看出A B两项书法作品规矩方正应是楷书,D项书法作品挥洒飘逸符合草书的特征,行书兼具楷书的方正和草书的简约特点,C项符合行书特点,故答案选C。6.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B.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C.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答案】D【gkstk解析】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相关史实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特征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D。7.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答案】C【gkstk解析】考点:戏曲的表演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描述的是戏曲能用少数人的表演演绎人数众多的战争场面;同时“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描述了较小的戏剧舞台可以演绎几千年曲折纵横的历史,上述材料描述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故答案选C项。8.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B【gkstk解析】考点:古代文学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思无邪’(思想纯正)”能够说明《诗经》具有深刻的社会教化功能,答案选B,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 D两项说法错误,《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诗经》描述的大部分内容是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和对统治者残酷剥削的不满。9.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答案】B【gkstk解析】考点:苏格拉底的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说明作者重视道德的作用和重要价值,这与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相符,所以答案选B,A项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忽视道德的影响,C D两项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主张。10.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轮番而治 D.认识你自己【答案】A【gkstk解析】考点:智者学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说明古希腊公民已经能依据自己意识对任何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和主张,这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特征相符,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含义特征不符。11.A.《日出?印象》 B.《马拉之死》 C.《格尔尼卡》 D.《雅典学园》【答案】A【gkstk解析】考点:印象派绘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符合印象画派的创作特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出?印象》是印象画派的奠基作品,故答案选A,B项属于浪漫画派, C项属于现代主义画派, D《雅典学园》属于古典主义画派。12.A.《战争与和平》 B.《唐璜》 C.《等待戈多》 D.《西风颂》【答案】A【gkstk解析】考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亨利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结合所学不难判断《战争与和平》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典型代表作品,所以答案选A,B D两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13.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答案】D【gkstk解析】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能体现出强调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所以答案选D,A 项与材料含义明显不符,B C两项与贝多芬的生平活动与音乐创作时间特征不符。14.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答案】D【gkstk解析】考点:近代西方的绘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绘画大师,现代主义绘画以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为主要特征;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更是追求精神意境的刻画和表达,所以二者的共同点是主要以表达画家的主观精神感受为核心,所以答案选D。15.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D【gkstk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16.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答案】D【gkstk解析】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7.A.五四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gkstk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18.A.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D.中共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答案】D【gkstk解析】考点:解放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A发生在遵义会议召开之时,B C两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D项在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之后,中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提出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即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故答案选D。19.A.新时期文化上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C.“文革”尚未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在文化领域延续D.文理分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答案】A【gkstk解析】考点:新中国的教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片信息能够看出该准考证反映的是“文革”结束初期,中国又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高等院校又重新通过考试的办法招收大学生,这是新时期文化上开展拨乱反正工作的重要表现,故答案选A,B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文革结束于1976年,D项是目前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20.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A【gkstk解析】考点: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年—1957年中国开始实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科技发展,A项说法正确,B C D 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两弹一星”成果出现在1960年代,“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发展仍旧取得重大突破,如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袁隆平于1972年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21.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答案】A【gkstk解析】考点: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晚清时期中国大量留学生出国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民国初期留学热潮目的在于实业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量学生留学苏联,目的在于【解析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_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1112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