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①西汉时期,博士传授弟子的经书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的,后人把这样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西汉经学的历史主要是今文经学发展的历史。西汉初期,刘向刘歆父子在长期的校书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用古文字写的经传,如《春秋左氏传》《毛诗》等,这些经传是由秦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大篆和六国使用的文字书写的,大篆和六国的文字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古文字,因此用古文字写成的经传就叫做古文经。②从表面上看,今古文经学得名是因为所书写的文字不同,实际上,古文经学要想流传必须改写成今文,而今文经学的原始底本就是古文,所以这种文字方面的区别是次要的。今古文经学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经师源流和治经方法的不同。按照日本学者本田成之的说法,古文学派源于荀子,因大师多为鲁人,又叫“鲁学”;今文学派源于孟子,因大师多为齐人,又称为“齐学”。今文经学派重微言大义,根据现实的政治需要来解读经,为了需要甚至不惜歪曲经义来论证现实政治的合理性,以致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古文经学派则重名物训诂,即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训诂较简明,不凭空臆造,迷信成分较少。今古文经学有区别,就难免会斗争。③西汉哀帝以前,古文经未出现,立学官的五经都是今文经,当时并没有今古文经的名称。大胆系统地提出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并与今文十四博士相抗衡的是刘歆,但刘歆的建议遭到今文博士们的抵制。直到王莽执政,重用刘歆,扶植古文经学,于是《春秋左氏传》《毛诗》等都立了学官,古文经才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可惜不久又被废除。④经过斗争,今文经学自身更加谶纬迷信烦琐化,而古文经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及东汉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上有造诣的著名学者如许慎、马融等,这样以来,古文经学最终由弱变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⑤今古文经学并不总是水火不相容的。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主要是由古文经学大师来完成的。古文经学大师都能博通群经,并对今古文经了如指掌。古文经学为了战胜今文经学,都重视并能够汲取今文经学的优点完善自我;相反,今文经学固步自封。许慎、郑玄等在今古文经学融合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许慎的古文经著作《说文解字》就吸收了今文经学家对字义的解释,引用了大量的今文经学。⑥尽管今古经学在诸多方面不相同,并且上升到四次激烈的斗争,但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秩序)从根本上是相同的,决定了他们必将会最终趋向统一。(摘编自《试论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小题1】下列关于“经学”或“经”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文经和古文经的称谓,是源于他们不同的书写方式,今文经是用西汉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的;古文经是用小篆、大篆和六国文字写成的。B.今文经和古文经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其中西汉经学的历史主要是今文经学发展的历史,西汉哀帝时期,古文经才出现。C.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起源和传承并不相同,学者们普遍认为古文经学派源于荀子,今文经学派源于孟子。D.今文经学派根据现实的政治需要来解读经,来论证现实政治的合理性,因而称“今”;古文经学派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因而称“古”。【小题2】对“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歆建议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但遭到今文学派的抵制,双方斗争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B.直到王莽执政,重用刘歆,扶植古文经学,于是《春秋左氏传》《毛诗》等都立了学官,开始出现融合局面。C.许慎、郑玄等古文经学家在今古文经学融合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是重视并能够汲取今文经学的优点完善自我。D.今古文经学经过四次激烈的斗争,使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最终古文经学取得了胜利,今文经学趋于消亡。【小题3】下列的分析推断符合原文的内容的一项是( )A.从文字形式上看,今文经学源于古文经学,古文经学要想流传必须改写成今文。今文在字体上占有优势。B.今文经学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既有着服务“现实的政治需要”的表面原因,也有着“重微言大义”的本质原因。C.虽然地位、目的有不同,但政治目标相同,决定了“今”“古”两派不总是水火不相容的,最终必然既有斗争又有融合。D.要完成今古文经学的融合的任务,必须是对本派了如指掌,同时又对另一派有着深入研究,能够融会贯通的大师。【解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每小题3分,7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周节妇传宋? 濂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婚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婴疾甚 婴:缠绕 B.乃复其家复:恢复C.市诗书,教诸子市:购买 ? D.羞服与诸子同羞:食物【小题2】下列句子中,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 )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③含食哺诸儿? ④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⑤剪鬓发示之? ⑥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渐显现出来的。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奔逃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 ,足见节妇虑事周全。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小题4】把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4分)(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分)【小题2】试题分析: 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③喂养教育所有孩子。⑥是勤俭持家的表现。(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11分)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小题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6分)【小题2】诗题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见一个“思”字,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5分)【答案】【小题1】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秋夜一片凄凉,诗人在孤灯下想念着老朋友,满腹愁肠,家书无法寄到,更加重了忧伤的(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小题1】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小题2】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浮光跃金,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小题3】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乙 选考题(三、四题任选一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小题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其中“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B.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C.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解析版】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1192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