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 化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三期末考前模考化学试题日期:2013-1-2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 S—32 Cl—35.5 Ca—40 N— 14 Na— 23 Fe— 56 Mn —55 Cu— 64 Mg—24 Pb—207 Ag—108第I卷(选择题,共分)2.. ( )A.B. C.D.4.关于平衡常数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K C.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相同,符号相反D.K.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试液pHB.若根据反应“H2+Cl2=2HCl”设计成燃料电池,既可发电同时还可用于制盐C.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烘干才能使用1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Mg、Al、S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失去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 B.钚(Pu)属于过渡元素,能跟氟形成PuF6,据此可推测Pu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C.HF、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D.14C与14N质量数相同,可以互称为同位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任何稀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和c(OH-)的乘积都为1×10-14mol2?L-2 B.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向移动 C.电解法精炼铜,当阴极质量增加32 g时,有6.02×1023个电子转移 D.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6.02×102213.实验法和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下实验设计中,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B.测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的pH,盐酸醋酸弱酸C.判断与的氧化性强弱D.测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14.已知:3Fe2++ NO3-+4H+= 3Fe3++ NO↑+2H2O,对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离子间的反应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C.每1 mol N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3 mol e-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Fe3+1在25℃下,将a mol?L-1的HAc)与0.01 mol?L-1的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A.B.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HAc)的电离常数Ka= mol?L-1D.0.0116.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十H2O(g)CO2(g)十H2?(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0一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CO2)为03mol/L?min)。B. 850时,平衡常数K=1。C. 850时,若向该容器中充入10 mol CO、10 molH2O,则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不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7.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Mg和Br,以及微量元素IB.流程②为:将MgCl2?6H2O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C.在流程③④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流程①中欲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操作步骤为:依次加入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然后过滤,最后加入盐酸18.对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pH:Na2CO3>NaHCO3B.若分别升高温度,两种溶液的pH均减小C.若分别加入少量NaOH,两溶液中c(CO32-)均增大D.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均存在关系:c(Na+)+c(H+)=c(OH-)+c(HCO3-)+2c(CO32-)19.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粉和硫粉混合均匀并加热以制取CuSB.将Cu片放入过量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加水以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C.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加热以制取CuOD.设计Cu—Al—浓硝酸原电池,以证明金属活动性:Cu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2257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