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汶上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却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这种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持久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备受历代政权推崇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3.“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间,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人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段分析认为雅典民主A.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B.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C.受到道德和规则约束D.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4.“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A.用来维护各州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7.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一副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副春联反映出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深厚 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变化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右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了转折D.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9.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10.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已经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局面的出现11.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2.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B.灵活的外交政策C.国际社会的支持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4.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17.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18.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19.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他 A.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视卢沟桥事变为全国抗战的开始C.准备抗战的同时态度尚不够坚决 D.希望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抗日21.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22.下表是1850年一205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每年总量为1)上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对能源消费的控制 B.经济发展使能源枯竭C.能源消费越来越倚重新型能源 D.传统能源的消费陷入停滞23.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24.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25.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你认为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是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的原则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的原则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的原则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二、材料解析题(50分)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请回答:评价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12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谙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五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3781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