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复习就像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仅要制定好大的战略,针对每一场战役更要制定好相应的战术。2014高考历史如何复习?下面是“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时事政治的复习技巧”欢迎大家点击参考!
1、教材知识密切结合,注意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政治单科试题还是大综合试题,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因此,考生认识掌握时事内容的过程,应该就是运用所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思想认识的过程。复习时不但要注意时政与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等内容的联系,还要将其融入到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中去,进行跨学科的多层次分析。比如,百年奥运回归故里,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金牌榜排行第二的突破性成绩,这是一个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方面考查的热点问题。
地理方面,可以考查雅典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它的资源和环境等。历史方面,大的方面可以涉及奥运史、世界史,小的方面可考查各项运动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史。政治学方面,我们通过了解本次奥运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奥运会,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两大主题”的观点,还可透视出“国与国的较量已转为综合国力的较量”这一理论知识。此外,可借举办奥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来考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等经济常识内容。运动健儿拼搏夺冠,我国金牌榜排名第二,从哲学上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发展观原理,还可深层分析出“主观能动性的能动作用”等。由于高考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多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准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的能力,考生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功的训练,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时政背景材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特别是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一些与我国根本利益、与我国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本身又相当稳定、清晰的国际热点也应关注。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我国被接纳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召开、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美国大选等。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侧重于统领、包容其他热点的热点。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因此,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再如,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是今年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这一热点可包容改革开放以来,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众多时政和历史热点,题目可涉及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唯物论、辩证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这一热点与“澳门回归五周年”之间的紧密联系。再如台湾问题,都将可能成为今年高考考查“一国两制”相关题目的背景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题目可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成就切入,考查相关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些热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以时政热点为依托,打破学科的封闭性,扩展视野、运用发散的思维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4、要重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指出:一年的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才是热点,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建设、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等都是多年的热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只是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2004年高考试卷突出了现实应用性特点,时政问题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很大,这再次提醒我们时政掌握程度及其答题技巧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下面,我们对时政问题答题技巧做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总结:以上就是“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时事政治的复习技巧”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38603.html
相关阅读:2014高三化学一轮备考:化学中的“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