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题(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田塍(chéng) 犄角(jǐ) 搭讪(shān) 诳语(kuáng)B.游弋(yè) 虚掷(zhì) 一瞥(piě) 引擎(qíng)C.摭拾(zhì) 麻痹(bì) 甄别(zhēn) 思忖(cùn)D.桑梓(zǐ) 慰藉(jiè) 发轫(rèn) 蛰居(zhé)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教师要改变那种耳提面命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多与学生沟通,做到平等、民主。B.在这个岗位上,钳工王师傅恪尽职守,二十多年没有出过一次事故。C.几次小小的挫折就妄自菲薄,只会让自己更加退缩,最终一事无成。D.这次省物理竞赛,他因为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结果铩羽而归。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青,取之于蓝/游于是乎始 B.蚓无爪牙之利/句读之不知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以为圣 D.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言虚词的用法主要是指词性或功能,其意义主要是在句中的含义。A都作“介词”,解释为“从”;B都作结构介词,前者定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项“所以”为固定词组,有两个固定的用法,那就是:用来……的;……的原因。前者是“用来……的”,后者是“……的原因”;D前者为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后者也是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而闻者彰(清楚) 而绝江河(横渡) 金石可镂(雕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继承) 举酒属客(致意)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酾酒临江(斟酌)C.倚歌而和之(按照) 挟飞仙以遨游(偕同)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尚且) 梦亦同趣(同“趋”,往)D.觉而起,起而归(睡着) 攒蹙累积(聚集)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交会) 引觞满酌(酒杯)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以为轮/虽有槁暴 B.或师焉,或不焉/冯虚御风C.山川相缪/自余为?人 D.举匏尊以相属/若垤若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2分)A.非能水也/渔樵于江渚之上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日与其徒上高山C.箕踞而遨/乌鹊南飞 D.而耻学于师/泣孤舟之嫠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词类活用的判断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的位置,还可借住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A项中,“水”从位置上来看,其处在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就要充当谓语动词:水,名作动,游泳;“渔樵”后有介宾短语,所以应用作动词,“樵”,名作动,砍柴。B项“上”与“日”都用于谓语动词前,不作主语,因而都是名词作状语:上,名作状,向上;日,名作状,每天。C项的词类活用情况与B项相同:箕,名作状,像簸箕一样;南,名作状,朝南。D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泣,使动用法,使……哭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而今安在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凌万顷之茫然8.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下列语段是从哪三个角度阐发“教养”的。(4分)教养指的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追求教养主要不是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是为了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获得教养就必须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 ▲ ▲ 二、文言文阅读(20分)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①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②,阴使人至?所,与通③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趣:同“促”,督促,催促。②?(xī):陈?,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③通:勾结。【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亟发兵,坑竖子耳 亟:赶紧B.陛下第出,伪游云梦 第:只管C.部署已定,待?报 报:回复D.相国绐信曰 绐:劝说【小题2】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2分)①发使告诸侯会陈 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③信知汉王畏恶其能④阴使人至?所,与通谋 ⑤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 ⑥从上所来,言?已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⑤⑥【小题3】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2分)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B.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C.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4分)(1)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3分) ▲ (2)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已得,死。(4分) ▲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3分) ▲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4分) ▲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筛选的是韩信称病的原因,对此可先明确所给各句的陈述对象,然后了解各句的意思,并依据这些来作出判断。①句是汉高祖派使者通知诸侯到陈地聚会,不合乎要求,应排除BD 两项;⑤句是说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关了起来,不合乎筛选要求,应排除CD两项,这样就可以得出答案了。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B项“召见韩信”错,原文中说汉高祖刘邦接受了陈平“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的建议,后“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可见不是召见,而是主动迎谒。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量比较大,有14分。这几句文言文的考查重点考查关键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思:(1)“谒”,拜见; “因”,趁机;“特”,副词,只。(2)令“诈”,假装,欺骗;“所”,名词,处所;“得”,被逮住;“死”,动词,被处死。(3)“披”,拨开;“倾”,倾倒;“枕”,名词活用作动词,枕着。(4)“凝”,聚集,“心凝”;“释”,放弃,解除;“形释”也可翻译为“忘却形骸”;“万化”,指大自然万物;“冥合”融为一体。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高祖归来,一回到洛阳,便赦免了韩信,封他为淮阴侯。韩信深知刘邦惧怕并厌恶他的才能,就屡次称病,不上朝也不随侍出行。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称说有病,不跟随高祖去讨伐陈?,却暗地里派人到陈?住处,跟他勾结谋反。韩信策划与家臣在夜间伪造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功臣、奴仆,并企图发动他们前去袭击吕后、太子。安排准备就绪,就等着陈?的消息了。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想要杀了他。到了春季,正月,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向吕后告发了韩信想要谋反的具体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他出乎意外不肯前来,便与相国萧何谋划,令人假装说是刚刚从高祖那里回来,说陈?已经被逮住,处死了。列侯和群臣都前去祝贺。萧何也欺骗韩信道:“您虽然生病了,也应该强撑着前去道贺。”韩信一到朝廷,吕后马上派武士将他捆了起来,在长乐宫钟室内将其斩首。韩信正将被斩首,慨叹道:“我真后悔,被小人和妇人欺骗,这怎么能说不是天意呢?”吕后于是下令诛灭了韩信的三族。三、古诗词鉴赏(10分)13.【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51608.html

相关阅读:吉林省延边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