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小题,满分60分)1.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7.“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C.追求勾画精致 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8.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佃农比例远超自耕农的主要原因是(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商人人口比例24%54%22%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大量自耕农弃农经商C.西方侵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D.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高度集中9.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10、《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 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C.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 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19.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 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A.追求社会和谐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C.反对垄断 D.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34、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要原因是( )A.欧之间竞争加剧 B.美苏两极格局对峙C.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D.南北差距越来越大35、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D.美国应放弃建立单极秩序以换取重获战略自由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年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37. 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A.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B.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D.9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1850年代初步确立了近代海关制度,主要由外人操纵,即所谓的“洋关”1860年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1901年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1903年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1905年?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1908年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成立1910年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1911年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我们中国先是误于说我中国四千年来的文明很好,不肯改革,于今也都晓得不能用,定要取法于人。若此时不取法他现世最文明的,还取法他那文明过渡时代以前的吗?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 ——孙中山1905年8月13日在日本的演讲?请回答: ⑴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晚清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变迁?(8分)⑵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孙中山如何“取法于人”,实践“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的想法的?(6分)(要求:以孙中山观点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2、(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并带来望远镜、西文世界地图。随后又有多名欧洲传教士东来,其中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传教士王征合著《奇器图说女,系统介绍物理学原理。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一些思想开明的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耶稣会(天主教)传教士除带来西方学术外,文化介绍到西方。利玛窦首先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寄回意大利,后来比利时教士金尼阁又用拉丁文译《五经》。——《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你已经看到,从五十个世纪以前的古代开始,尼罗河河谷的居民开始有了书面记载的历史以后,文明是怎样以奇特的方式进步的,从尼罗河走到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然后是转向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个内陆海成为了贸易中心,而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到16世纪,它再一次向西迁移,并使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1) 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同内容,结合所学分析相关的经济文化条件。(6分)(2)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17世纪到19世纪?,“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的表现,并概括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8分)。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之初,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和“懒汉”,为此,英国政府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后来在1601年,英国政府又通过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到183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新济贫法”。——李世安《英国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二战后,安置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66177.html
相关阅读:内蒙古包头一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