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却觉得数学很枯燥,也有学生认为数学很抽象,还有学生因为一时的脱节导致一蹶不振不愿意学。以上种种,到了初三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两个字:厌学。连续带了几届初三毕业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苦口婆心也好,威逼利诱也罢,他们就是不为所动。
在我校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整体氛围下,针对自己遇到的这些问题,我也不断地在教学上进行反思。如何把学生拉回到学习的阵地上来?在实践中,我慢慢积累了一些“招数”,力求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招数一: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是从具体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我努力将他们引入到生活的场景中,还原数学的真谛。比如在学习中心对称时,我一开始就问:“大家会制作风车吗?”学生开始不平静了,虽然他们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有胆子大的学生大声回答“会”。我顺势就布置任务让每个人制作一个风车。
不到一会儿,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而且还自发地相互点评,谁制作的风车更漂亮,谁制作的风车转得稳。然后我就请制作好的同学分享他们制作的技巧,但是都集中在折纸时一定要对称。我将示意图绘制在黑板上,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对称图形。同学们迅速领会过来,不少同学马上就着手对风车进行调整,终于所有人的风车都转得很稳了。
随后,学生们还找到了很多中心对称的例子,而且像模像样地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不断循环的分歧、辩论和统一中,他们兴奋地连下课铃声都没有听到。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几乎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插着好几个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风车,而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也让我备受感动。
招数二:化被动为主动
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在自卑和自尊间徘徊,他们很少主动亲近老师,作业完成得也不理想。怎么办?我们经常说“一个都不能少”,放任不管肯定不行,罚站估计已习以为常很难奏效,叫到办公室来谈心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于是,我喝水的杯子总是有意无意地落在了教室。当然很快就有学生送了过来,在谢谢他们的同时,我尝试着问问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提提学习上的小建议。慢慢的,从开始一个人送我落在教室的水杯,到后来几个人一起来,甚至是一群人来。从简单的送水杯回来,慢慢变成了几个人来问问题,主动性就这样一步步地培养了出来。当他们成绩慢慢提升后,自信心也得到了恢复,学习也更加主动了。记得去年中考成绩出来后,他们的班主任老师还特意跟我说:“我先开始还担心他们,没想到居然还有几个优秀,低分也少了很多。”
招数三:化约束为自律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也是这样。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氛围中,每个家庭都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想法,家长的付出很大,期望也很高。每个孩子在物质上很富有,而精神的压力不比家长小。各种束缚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抗,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少学生对学习的好坏变得无所谓了。
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辩论赛,以提升学生们的荣誉感,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要保持这种荣誉感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比别人更刻苦的学习。在这份骄傲的支持下,根本不用我施以太多的约束了,学生们甚至自己为自己增加了作业量。后来还有不少家长疑惑地打电话问我:杨老师,怎么我们家孩子最近变得爱做数学作业了?
“如何让课堂更高效?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快乐?”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一起用爱心、真心、责任心去探索!(来源:黄石日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85629.html
相关阅读:学好高一数学三部曲(一)??听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