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A.把中国转变为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生产力C.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D.警惕糖衣炮弹袭击2.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是 ( )A.法国 B.西班牙 C.埃塞俄比亚 D.中国3.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世界B.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4.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 )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曾经允许政府和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孔子第代嫡长孙孔德成孔德成于1920年生于曲阜孔府,孔子第代嫡长孙“衍圣公”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衍圣公府”孔德成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6.A.违反资产阶级倡导的法治原则B.无故屠杀中下层平民和反对派C.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D.镇压封建势力和不法投机分子7.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皇权威8.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9.面对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内容的有①人民解放战争 ②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 ③义和团反帝运动 ④抗日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19 ( )A.环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11.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公认的四位著名实业家中,江苏南通籍的是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12.唐代中央设三省。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者是宰相。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官员地位,完善中央集权B.扩大民主,让更多人参政C.分散相权,强化皇权D.分散相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3.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B.隋唐时期门下省下设六部 C.唐太宗时政事堂的设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宋代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5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1984年冬天,南非的图图主教在纽约的一次演讲时说:“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这主要表明A种族观念是种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B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C宗教曾充当殖民扩张的工具 D.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显著标志下列图片中反映的艺术流派不同于其它三幅的是A.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都顺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B.在“有教无类”思想下,儒家与墨家都广收门徒 C.两家思想代表了新兴阶层需要,社会基础较广泛D.儒墨两家思想都符合当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18.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发展成为祭祀的“神器”,并被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句话反映出( )A.鼎在古代多作为礼器使用 B.鼎是宗法制盛行的主要见证D.鼎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信物C.鼎是国家政权的象征19.“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B.C.D.20.“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段话评价的是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1.(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2)当时经汴河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 )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3)直接导致北宋城市商业衰落的政治原因是什么?(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5)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2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2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2分)?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分)(3)据以上材料,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23.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苟况《苟子?性思》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请回答:(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4分)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5分)参考答案1.B【解析】在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等,3.D【解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筑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所以D错误 ,ABC表述正确。4. A5.B6. A【解析】 7.D8.D【解析】材料选择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题干中的主要信息是 人才、学校、科举、官制,由此可以判断。9.C10.B 【解析】材料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原料可以 从世界各地攫取,商品可以供世界各地消费,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1.A12.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通过直接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后,具体措施在各代的表现各不相同,唐代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继而为多,宋代承袭这一做法,明代更是直接将宰相制度废除,故答案选C。考点: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方式。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是如何强化的。从唐代开始,宰相的职权被一分为三,继而再加细分,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终于使得宰相的职权极大削弱,但与此同时却造成了冗官现象和政府机构效率低下。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有了最终江苏省淮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91013.html

相关阅读: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 一诊 模拟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