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三历史的复习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过程,教材基础知识,这包括两类知识,一类是史实性知识,另一类是结论性知识。史实性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记录,结论性知识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评价,如性质、意义、成败原因等。准确、系统掌握教材知识是迎考复习的基础,下面略做说明:

  (l)导言,搭建章节知识结构框架和为具体史实在历史发展线索中定位。

  (2)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掌握大字,要“死”记“硬”背。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无疑是正确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记忆。其次,理解要深。理解知识,即掌握历史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区分历史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内涵本质。特别要指出的是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一是同一历史概念的隐性知识,如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学习西方和抵御侵略,隐含的目的是“强国”;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扩大了学习西方的内容,但两派都不懂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一制度,这要挖掘的隐性联系。小字是对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翔实,可视情况掌握:知识性记述,浓缩成要点;情节性描述,转化为理性认识;观点结论性分析,与大字同等掌握。

  (3)图表和文献资料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表格中具体年代、繁琐数字不需要机械记忆,但要从年代、数字的变化中探寻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地图插图的掌握要注意两点,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相联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演变趋势的地图;二是对图中内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内容。文献资料是考生复习时易忽略的内容,高考对教材文献资料的命题技术不断提高。对教材文献资料,一要读懂,二要分析与正文的关系,三要能说明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今年高考第25、33、37题就突出考察学生的识图辨解能力,后两题还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与现实联系紧密,甚至注重了学科渗透。而第38题则注重于对材料阅读能力的考查。)

  (4)注释不是章节知识复习的重点,但在某些专题知识的序列中有它的重要位置。

  如“奇怪战争”是注释内容,把它放到绥靖政策这个知识结构中,可以看出它是英法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总之,上述几种教材知识,复习时既要有轻重缓急次序,又要注意各自特点,不可偏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93809.html

相关阅读:高三生物复习方法:规范解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