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元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即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人们对也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叔召鞅谢曰 谢:道歉 B.缘古法而治者 缘:因循 C.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被:判处 D.明日,秦人皆趋令 趋:催促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公孙鞅有智慧、明术法的一组是(3分) ①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②民怪之,莫敢徙。③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④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A.③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叔痤建议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卫鞅,就杀了他,目的是使卫鞅至少不能为他国所用,表现了公叔痤对卫鞅的看重;而魏惠王以为公叔痤老糊涂了,则表现了魏惠王的无能。 B.面对甘龙等人对变法的质疑,公孙鞅晓之以理,使他们明白了破旧创新的道理,并最终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C.卫鞅变法中,什伍,连坐,鼓励耕作,赏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为加强集权,富国强兵。 D.公孙鞅变法一年后,因为太子犯法,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十年之后,秦国乡野城 镇都得到了治理,人们对新法的看法也改变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北漠清霜雁飞低,狼烟又近起铁衣。山暗雪凝寒烟冷,沙白风紧孤豺啼。影孤钟尽音渺渺,灯昏酒浊雾靡靡。伤心银发遥入梦,家慈门倚乡音稀。注:①佚名:戍卒名不传。②稀:依稀。8.“一首《北歌》,写尽边人苍冷伤怨形色,只欲使人泪下”,请结合全诗,就其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此评述的看法。(5分)9.简要赏析后两联的艺术特色。(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韩愈《师说》)(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回忆先祖故事的时候,用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写了自家祖上老大败家,老二兴家的故事始末,发人深省。 B.文中“老二”少年时记下赐舍者的名字,是不愿意占人便宜,也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时偿还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 C.“老二”发家后用新麦蒸成馍馍,除了回馈当年那些赐舍过自己的人外,还给了那些没有施舍过自己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感激并羞愧。 D.白嘉轩一生历经苦难,心性刚强,但也感情深沉丰富,尤其用一段钱匣匣的故经教育两个孩子,堪称用心良苦。 E.白嘉轩让孝武随鹿三进山去背粮,来回几百里,以致回村后孝武累倒在地上,除去为了挣些钱补贴家用外,更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2)试分析白嘉轩把钱匣匣儿传给孝武前后的心理变化。(6分)(3)简要概括“老二”的个性特点。(6分)(4)文中白家的故事凝练成—个“钱匣匣”,你认为当今时代“钱匣匣”蕴含的精神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8分)(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可染出身贫寒,并没有很好的家庭熏陶,但他天赋聪慧,对音乐和书画有独特的鉴赏能力,并最终在书画音乐方面都成为一代大家。 B.13岁时,一个偶然的机缘,李可染开始接触书画,他的诚心和勤劳感动了画师们,被收为入门弟子。 C.李可染与好友张眺相互帮助,互相影响,先后被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进入杭州国立艺术学院学习。 D.李可染先后师从齐白石和黄宾虹,两位大师都对他予以高度评价,并悉心指导。令李可染的书画技艺大进。 E.李可染认为自己创作成功的原因在于对自然和传统的学习,师法先贤又不拘泥,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2)李可染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6分)(3)李可染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6分)(4)李可染书画技艺高超,其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还拉得一手好胡琴。这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校王佳同学以687的总分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对于很努力的我来说,和他差距仍很大,只能望其项背了。 B.民政部门及时安置灾民、疏通道路、抢修电力、重建家园以及恢复生产等无所不至的关怀让灾区人民很感动。 C.有东北大粮仓之称的东北平原几乎没有水利灌溉设施,也用不着打井浇地,主要因为这里五风十雨的自然条件。 D.几位多年未见的老向学出差到保定,大家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共同回忆起了当年高三一起学习奋斗的日子。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新出台的医疗保险政策最大限度的关注了工薪阶层的就医问题,很好地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医保专用资金的使用效率。 B.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临行前母亲的谆谆教诲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C.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D.纪录河北省保定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97524.html
相关阅读:安徽省蚌埠铁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