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心编制一轮复习导学案,打牢基础
为了使一轮复习更加顺利、有效,我们学校的所有政治教师齐心协力,根据测试说明共同编制了一轮复习导学案。在每一份导学案中,既有最基础的填空题和稍有提高的判断题,也有严格精选的巩固习题:选择题和主观题。前一天晚上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必须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第二天新复习的内容做好预习。这其中包括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认真看一遍,把导学案中的填空题部分独立填写出来,不懂的内容用符号标明等。但让学生自主复习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在每节课一开始通过10分钟左右的默写来检测,默写的内容也要精心设计,要有长有短,也要适当检查学生对已复习内容的循环记忆。
在对学情适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考点进行点拨精讲。教师在点拨精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一个“度”字,做到考点点拨详略有度,课堂探究收放有度,语言表达精确有度,学生活动长短有度。我们学校所有政治教师严格精选习题,注意试题的典型性和延伸功能,对每道题都精挑细选,推敲再三。通过导学案中预习填空、默写检查、教师点拨精讲、巩固练习几个环节,对每个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全面细致的回顾,从而为二轮、三轮复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依据测试说明,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同一个背景材料可能会涉及分布在课本中不同章节的几个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而是要求考生在掌握各章节知识点的基础上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特别是主干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考生必须结合测试说明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整理,对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了的基础上,能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书本内容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从而在考试时能得心应手地调动、运用知识,真正做到“书本知识构建成体系”。
三、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做题能力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经常有考生反映自己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考试时却得不到高分。这就说明考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平时上课讲授更多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考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即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解法指导可以在平时练习评讲中穿插进行,也可以单独开设专门的习题课。在练习评讲中穿插解法指导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也可使学生巩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针对当前高考在内容和题型上的要求,安排专项训练,包括“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简答题专项训练”“观点评析题专项训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图表题专项训练”“综合探究题专项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题,对部分学生的答案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和点评,然后发放标准答案,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在训练的基础上,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一套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解题方法和套路。并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要求的理解,感悟、熟悉并规范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提高大脑思维活动对各种题型解题反应的准备性和灵敏性。
四、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事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所以,政治高考试题多以现实中有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材料,创设一些新情境、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考生运用书本知识答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关注课本之外,还需要关注时事热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时政知识的积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并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政治学科的基本道理,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是学不好政治的。考生不仅要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走出书本和课堂,去融入社会,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关注国内外重大的典型事件,关注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新的高考模式为广大考生带来了机遇,也使他们面临着挑战,只有不断地加强研究,更新观念,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适应高考的新要求,在高考中取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299765.html
相关阅读:高三考生如何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