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面对新课改的第一届高三学生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必定给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引领新理念带领学生走向高考。本文从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策略障碍”着手分析,研究以发展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学习策略障碍 分析 教学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面对新课改的第一届高三学生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是在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理念下走进高三的,也正走向高考。这必定给高三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引领理念带领学生走向高考,而课堂又是实现这一引领的主阵地,因此高三的化学课堂教学必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笔者了解很多学校忙着给高三学生补课,赶进度,以便把握更多复习时间从而掌握主动权;也有的学校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就进行大规模的习题训练,以便从题海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对新高考。但从现状看来,学生并未从中获得多大学习上的收益,获得的是心头的沉重,学习兴趣的丧失,这是有背于新课改理念的。而之所以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除了高考命题策略的不确定性以及课程本身不完善的特点外,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教师不了解学生,不实施新课程理念而导致学生“学习策略障碍”。
2“学习策略障碍”的分析
2.1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大脑接受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可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肢体—动觉型三类。听觉型学习者善于进行逻辑思维、分析和序列思维。他们非常适合学习典型的学校功课,如分析声音和数字、分布完成指令和“做正确的事情”。视觉型和肢体—动觉型学习者善于进行整体思维,如果没有看到所学内容的整体框架,他们的思维就会缺乏逻辑性、分析性和条理。他们能学会逻辑、分析和序列的思维方式,但前提是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倒退方式来学习。他们必须在有意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内容。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散漫,经常在班级讨论中走到发散思维的道路上去了,而且常对正在学习的主题进行创造性的、不同寻常的联想。一个班集体的学生都会有这三种风格的学生存在,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不同的教学策略必定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当我们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尽可能符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的地步。
2.2 现行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升学率,缺失新课程理念
目前我们的教育受到功利注意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表面上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应试教育做的踏踏实实.片面追求升学率,量化的标准单一、唯一。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育人理念上存在着障碍,教师心目中看着是少数,抓着是少数,管着仍然更是少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只知道大概,学习心理、学习风格更无从了解。因此,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难教了,课堂上我讲得这么清楚,学生还要做错”“上课教师都讲过的,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做”等等抱怨的话。大量“高水平”的教师却奈何不了现在的学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2.2 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下,很多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实验探究学习,有创设情景学习的,但这往往适用于新课的教学。在高三教学中,由于面临着高考,教师的经验开始起主导作用,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主体地位,“一言堂”从一而终,堂课教学方式单一。这样必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兼顾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这一单一传统目标,要么过于强调所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造成“知识与技能”的虚化。还有的教师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问题的设计指向不明,缺乏张力。
2.2.3教学内容 ---细而全、没有重点
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细而全、没有重点。表现在缺少知识性新的增长点的挖掘,教学案例脱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不能反映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缺少生气,课堂效率低下。
2.2.4 课后作业---作业量大,题目陈旧
高三年级,作业的布置至关重要。但却存在着作业量大,且大多是巩固性练习,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3“学习策略障碍”的成因
学生“学习策略障碍”是学习风格与教学环境不相符合的结果。而学习风格是与生俱来的,无所谓好差之分,因此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发现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占我们学校的学生大约为30%左右,其它两种学习风格的学生约占70%左右。而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相对能静下心来,一般比较适合传统教学环境,因此,学习成绩优良。而视觉型学习风格和肢体—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不太适合传统的教学环境,因此,这些学生在传统教学环境的作用下相对成绩教差。因此,为了每个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改变现有的凭经验的传统教学环境。
3 基于对学生“学习策略障碍”分析的教学策略研究
3.1基于学生“学习策略障碍”的分析,为消除学生学习的无障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听课的习惯,答题的习惯,思维的习惯,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学习风格等。只有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对诊下药”,有的放矢;只有研究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才能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
第二,要研究教学方式。要研究出最适合学生发挥的教学方式,往往不同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多利用实验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要研究教学内容。对于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新知识学习已经结束,学习内容已经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也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如果还是按照上新课的方式重新上一遍,或是做大量的题目,很难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视觉和肢体—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他们不太喜欢老师的唠叨,也不太喜欢一个人做练习。但喜欢动脑,动手,喜欢新鲜感。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研究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找到旧知识新的生长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而有乐,学而有获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大有所为的。
第四,作业设计也应体现新课程理念,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师生间情感交流,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化学学习环境。
3.2 教学策略
3.2.1 加强整合----整合主干知识,推陈出新,寻找知识的生长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高考复习不应当是就知识的简单汇总,应当是更高层次的重新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融合,在新的起点下重新认识和建构,对已有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取得新的收获。如,在复习有关SO2性质的内容时,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从纵向总结SO2的结构、性质、用途等系统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从横向对SO2的相关性质进行比较与扩展。如比较SO2与CO2在与酸、碱、弱氧化性物质、还原性物质等反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的差异;比较SO2与Cl2、Na2O2、H2O2、O3、活性炭等物质的漂白性原理的差异;比较Na2SO3、Na2CO3与FeCl3溶液反应现象的异同以及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解释。通过比较和扩展使学生对SO2的性质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3.2.2 加强总结----总结规律方法,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是提高复习实效性的前提,注重对规律方法的总结是提高复习实效性的重要措施。教师要加强复习内容的针对性,采取措施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然后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具体的复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和自我评估能力。例如:例如,在复习化学平衡时,教师可选择几个典型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考虑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再考虑速率如何导致平衡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把速率和平衡移动方向混淆而导致做错题目。复习元素周期律时,引导学生总结同一周期“六增六减一相同”,同一主族“六增四减三相同”的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抓好知识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强调对知识的消化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并将其简约化。在复习电解质溶液电解时,总结以下口诀“氢出碱增;氧出酸增;氢氧共出:‘酸’酸、‘碱’碱、‘中’中”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复习溶液酸碱性判断时,帮助学生归纳 “谁弱显谁性”的特殊情况,也即学生经常溶液犯错的pH之和为14的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等体积混合的酸碱性判断规律,同时能提醒学生注意“谁强显谁性”的适用范围,加深了对溶液酸碱性判断的理解。
3.2.3 加强探究----加强实验探究,深化思维,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对中学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进行综合化组合,从定性和定量等角度考察学生全面分析实验和对实验中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的实验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恰恰是许多学生所欠缺的,这也是造成考生容易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解答好此类试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让学生多尝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多动手实验,使学生对实验流程做到心中有数,记忆深刻,实验中所需仪器不需死记硬背,而是根据实验过程就可以顺利推出。在复习铁的有关性质时,设计“朴血口服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及价态”的实验探究。在提供KSCN溶液、双氧水、稀盐酸、稀硝酸、试管、胶头滴管等药品和器材的实验环境下,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实验操作,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加深了学生对铁的变价以及相互转换的条件饿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发散能力,动手能力,在过程中学,体现了新课程在过程中学方法,在过程中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念;通过实验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新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和思考
4.1实施效果评价
为了解新理念教学策略的实施的教学效果,我自行设计了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调查学生对先行教学策略的评价。发放问卷98份,回收98份,回收率100%。其结果如表所示:
4.2对新教学策略实施的思考
复习教学活动是师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复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努力创设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4.2.1 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师生互动,注意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建立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是优化复习方式,提高复习实效性的保证。教师要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备考复习任务。如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接受的“满堂灌“复习方式;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采用“小容量、快反馈、多角度、精点评”的训练方式;改变“一言堂”的练习课讲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总结规律,选择最佳方法,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复习方式,可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通过师生的交流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大大提高备考复习的实效性。
4.2.2 加强情感交流,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创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复习备考的情感基础。面对家长的期望和激烈的竞争,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缓解学生压力并转化为奋进的动力,是教师在备考教学时应认真研究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真情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交流达到思想的沟通,最终促进行动上的共振。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学困生心理活动较复杂,他们渴求上进,但信心不足,特别担心被“抛弃”。教师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给他们更多关心和帮助。要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得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采用“迈小步”的方法,制定可望可及可操作的短期目标,并督促落实。在课堂上鼓励和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或创新思想,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胜利的信心。
教师要特别关注肢体---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个性较强,情绪容易波动。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消除障碍,也可以用平时作业的旁批对其进行交流和指导,指出他们认识的片面性或习惯方法上的不足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教师的真情激励和耐心疏导,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教师的关怀和期望,为备考复习的胜利构筑健康和谐的情感基础。
新课程的高考必将体现新课程理念,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教学是一项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思想、陶冶情操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不仅是考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在考学生的情感意志;不仅在考学生,也在考教师。只要存在高考竞争,教师就必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应考,只是教师应该站得更高,想得更远。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教育理念,科学高效地组织备考复习,让学生通过备考复习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以迎接今后更激烈的竞争并实现其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Susan Winebrenner(美国) 著,刘颂 刘巧云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1: 45-4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54、159.
[3]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69.
[4]邓联胜.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环境的创设与优化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9:16.
[5]吴兆根.新课标呼唤“教学无障碍”[J].化学教学,2008,9:29.
来源:高中化学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305537.html
相关阅读:高三数学复习技巧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