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 B(A.“唯一标准”错。C.“直接反映出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高低”说法过于绝对,且与画线句没有联系。D.说法与画线句没有联系。)2. C(A.原文为“电影成为当前我国文化领域中市场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B.“只要具有消费者至上的服务意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就会得到发展和完善”说法过于绝对。D.“品质经得住考验的产品虽然无法保证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却可以做到不偏废社会效益”曲解文意。)3. D(A.原文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的限定。B.“已经完全不符合时代和市场的需要”说法过于绝对,且原文无与“时代”相关的信息。C.“提高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消费者意识有的时候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简单迎合”错,由原文“消费者意识是否意味着对消费者需求的简单迎合,是否是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现象的一味纵容?答案是否定的”可知。)4. A(A.谐:和谐。)5. B(B.均为副词,于是。A.介词,因为/介词,由此,趁此;C.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转折,却;D.“所”字结构/“为……所……”结构,表被动。) 6. C(C.依据原文,高祖只是悲痛,并没有同意。)7.(1)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关键词:“俨然”“亵狎”各1分,语意通顺1分)(2)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关键词:“称兵”1分,省略1分,语意通顺1分)(3)天子确立八音,这是从先民开始的,百王共同遵守,万世不加改变。(关键词:“肇”“轨”“易”各1分,语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长孙绍远字师,是河南洛阳人。年少时名叫长孙仁。他的父亲长孙稚,是魏朝的太师,录尚书、上党王。绍远性情宽厚,气量大,能容人,看上去庄重矜持,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他很喜欢读古代典籍,聪慧过人。当时长孙稚在寿春做牧守,绍远年幼,刚十三岁。长孙稚的管记王硕听说绍远善于记忆,心中不以为然。于是对长孙稚说:“承闻世子资质聪慧,出于天性,眼中所见到的,就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这是历代罕见的,我私下里想验证一下。”于是就令绍远接受试验。绍远读了几页《月令》,读一遍,就像流水那样背诵出来。从此王硕为之叹服。魏孝武帝初年,绍远多次提升担任司徒右长史。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又多次升任为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常常对众位公侯说:“长孙绍远任职的地方,令人没有后顾之忧。汉朝的萧何、寇恂,哪里就超过他了。而且绍远容貌举止堂堂正正,足以做当今的楷模。”六官建立后,绍远被封为大司乐。孝闵帝即位,绍远被封为上党公。起初,绍远担任太常,广泛召集手工艺人,制造乐器,土木丝竹之音,各音都很适宜。因为黄钟的声音不协调,绍远经常放在心上。曾经因为退朝,从韩使君佛寺前经过,寺塔三层之上,有风铃发出声音。绍远忽然听到铃声,非常合乎宫调,就取用这种声音来配合演奏,才开始能让众音调和谐。绍远于是启奏世宗加以推行。绍远所演奏的乐声,用八音作为基数。原来的梁朝黄门侍郎裴正上书,认为古时大舜想听七音,下至周武王,创设七音。可拿林钟当做黄钟,用它的声音作为正调的首音。世宗下诏与绍远反复详议,于是最终以八音为基数定了下来。授任绍远为小司空。高祖阅读史书,见周武王攻克殷商而作七音,又想废除八音而留存七音,并废除黄钟的正宫之音,用林钟作为乐调的首音。绍远上奏说:“天子确立八音,这是从先民开始的,百王共同遵守,万世不加改变。下至周武王,才修订七种音律。详细考查经书,又没有废除八音的典制。况且黄钟作为首音,意谓天子正其王位,现在却要废除它,我看不出有什么可以的。”后来,高祖竟然废除黄钟不用,只推行七音。恰值绍远患病,没有机会向高祖当面陈说,担心有关官吏立即毁损乐器,于是写信给乐部齐树之。后来绍远病情很重,就写下遗表说不应该废黄钟之音的理由,然后就病逝了。高祖看到表潸然泪下,对绍远深表悲痛惋惜。公的名字是绍远,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的孙子,太师文宣王的儿子。精通六艺,品行没有过错,所以即兴作诗,笔力泉涌。像韩宣季札一样识礼知音,他真正体现了这些,并非别人这样说的。一共在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做官,一年多就升一级,奉倩不如他的才能,敬祖在他的名望前惭愧。不幸遇到疾病,年仅六十,在保定五年夏天逝于泾州赵平乡。皇帝下诏赠郏、中、熊、邵、义五州诸军事郏州刺史,谥号献。8. 白诗首联点题,写出年末而漂泊在外、有家难归的情形,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2分)崔诗尾联点题,前三联写诗人在三巴路上跋涉的艰辛和孤灯下只与僮仆相伴的孤独,结尾才点出是除夕,这样写既照应了标题,又使诗人的感情更推进了一层。(2分)9. 白诗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思乡思亲的浓浓伤感之情。(2分)崔诗是除夕之夜旅居的感怀,侧重抒发了作者羁旅在外的孤苦心境。(2分)10. 甲:①误落尘网中 ②一去三十年 ③羁鸟恋旧林 ④开荒南野际 ⑤榆柳荫后檐 ⑥桃李罗堂前乙: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赢粮而景从 ③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④征蓬出汉塞 ⑤侵晓窥檐语 ⑥梧桐更兼细雨11.(1)①②两段引出说明对象“煤油灯”;为全文奠定了怀念的基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3分)(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物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母亲纳鞋底的熟练及辛苦。(3分,答“细节描写”,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2. 煤油灯现在已不多见,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一枝独秀!第10页 共11页学优高考网!!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2015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试题Word版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309806.html
相关阅读:安徽省蚌埠铁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