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的特点
理综全国卷的物理试题部分,能较好体现高考考试说明的各项基本要求;稳中有变、变化不大,其中难度较近几年持平,试题类型向中档类型回笼明确;应用性灵活性则明显提高,对能力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课本上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是总体感觉学生对章节间的知识是割裂的,往往是复习这章忘记上一章,在这一章遇到一个题目知道是什么知识点,到下一章再出同一道题,就忘记了解题方法或思路。我感觉这就迫切需要一个网络化、系统化的结构把知识连接起来,类似于大学的硕士考试知识点串讲班,搞好了事半功倍。同时在这轮复习中,要加强解题的速度和规范性答题的训练。
二、复习的建议
1.抓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通常高考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是力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过程中物体的运动)。
②动量和能量的综合(2010年高考没有考察动量和能量的计算题,但是这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
③电场、磁场中带电粒子为模型的电学力学综合题。(一直以来,高考最后一个大题都是以粒子在复合场的运动为考察方向,其实这种题目关键是学生对物理模型和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二轮复习应该加强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训练)。
④电磁感应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要善于用能量的观点来解决导体非匀速运动中的问题。
⑤串、并联电路与实验的综合(主要是对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的选取;分压式和限流式电路的选取;电流表的内外接法)主要加强在实验题的训练上,2010年考查了对电阻公式的计算题,要引起重视。
⑥热、光、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点的考查(分子运动论;热学定律;光的折射和衍射、干涉现象;能级跃迁等知识)。
2.针对高考能力考核的要求,在第二轮复习,应当加强几个专项的训练。高考要求学生具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即动手能力。因此,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在二轮复习中注意加强这五个方面的训练。
①题意理解能力的训练。很多老师认为审题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很多高中学生首先就是对题目的理解出现问题,每次有很多学生都提出自己对一些题目看不懂,看到大篇幅的文字题很恐惧,大部分选择放弃。高考时间紧张,很多学生的读题速度和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试题的第26题中的第一问:“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粒子的比荷q/m;此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取值范围”学生对题目中的此时刻没有理解,导致无法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②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关键词语就是题目中的数值,其实在一道题目中,关键的往往是例如运动状态、刚好等字眼,在力学和热学题目中比如缓慢、很快、轻质在题目中也有关键作用。有的题目在开头就提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很多学生把题目看成有摩擦力的桌面或者是竖直的平面上,导致题目复杂化。
③在很多的运动物体的题目中,都要用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在磁场中的粒子运动中往往要考查几何知识,在高考中如果能熟练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节省大量时间。
④最近几年的实验题考查中,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实物连图上,还体现在仪器选择,甚至还要考生自己设计合理的电路,用伏特表代替安培表或者用安培表代替伏特表来组合需要的仪器,同时达到提高精度和测量范围的要求。这是对考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在第二轮复习中,除了强化常规的综合题目的训练,实验题更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3.回归课本,精读教材,不留死角。高考试卷固然是试题的考查,但是更注重基本功的考查,如果考生仅仅抱着辅导资料,不注意课本上知识点的深究,到边到角的复习,肯定在知识点上就有遗漏,比如安培分子环流假说就是课后的阅读材料,而这恰恰是我们教师容易平时忽视的。课本是知识之源,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看懂看透,绝对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近年来很多的信息题都是从课后取材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316605.html
相关阅读: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