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命题人:黎俊峰 李蓉萍 熊乐安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解析】考点:百家争鸣。该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原因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其中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并未提到;B项干扰较大,但是材料中“弃捐于世”一句说明儒术是被抛弃的地位;C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也不可能是材料想要说明的问题;D项表述符合题意。2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勤于政事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和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本题选C项,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26.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A.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B.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答案】A【解析】考点:雅典民主政治27.2015年2月美国白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黑人马丁,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佛罗里达州法院在美国民众抗议浪潮中被迫重启此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后,2015年,佛罗里达州法院还是认定齐默尔曼无罪。全美各地再次引发强烈反响和抗议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以此来安抚民众情绪。材料主要表明在美国( )A.总统无权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 B.司法腐败,民众通过抗议都无法改变法院的判决C.法院在各方利益冲突时按法律独立审判 D.种族歧视依然严重【解析】考点: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理解和所学知识运用能力。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28. 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当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B.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D.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产生【解析】考点:本题属程度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技艺先进,却没有向现代机器生产转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府政策的影响等,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是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29.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地图的解读能力,从三幅图片来看,西汉时商业中心主要在黄河以北,唐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长江以南出现扬州等商业都市,到明朝时,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集中。所以选D。3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解析】考点:鸦片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观的理解与掌握。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错误的,从革命史观角度是说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逐渐的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接受到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两种文明形态开始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ABC说法均正确,D错误,从社会史观上说,主要指鸦片战争引起人们生活及习俗的变化,而不是民族工业兴起,民族工业兴起应该是从现代化史观说的。31.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但到1912年1月上旬,孙中山在给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复信中说:“联邦制度于中国将来为不可行,而今日则必赖各省都督有节度之权,然后可战可守。” 1月21日,孙中山在主持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上议决:“议行政方针,主张中央集权。”对上述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的联邦制度B.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应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C.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孙中山调整其治国方略D.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袁世凯专制独裁【解析】考点:辛亥革命。从材料“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联邦制度于中国将来为不可行,而今日则必赖各省都督有节度之权,然后可战可守32.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A.证实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军队引发的偶然事件 B.是日军为掩盖九一八事变的虚假史料C.是伪造的史料,歪曲了历史事实 D.虽然是日方一面之词,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解析】考点: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说明记录者是从表面上看侵略者角度来说的,故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确是日军军机电报,故B项不正确;从日军军机电报记录的时间,“双方冲突”等史实对于研究九一八事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33.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A.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C.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D【解析】考点: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34.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其共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 农民踊跃报名入社 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D.改变了经营方式 C【解析】考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题运用图片考查学生历史再现与灵活运用的能力。注意题干问的是“不正确”的。三幅图片分别表述了“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据所学知ABD均符合史实,C只符合“土地改革”后两个没有改变提地所有权。35. 2015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南非举行的第五次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强调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既为各成员国人民带来福祉,也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相信金砖国家在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伙伴关系等方面将取得新进展。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金砖国家的崛起促进了多极格局的形成?B.金砖国家的崛起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C.金砖国家的崛起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D.金砖国家将会发展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解析】考点:当今国际局势。A项错误,多极格局到今天尚未形成;B项正确,金砖国家的崛起是世界多级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C项错误,金砖国家并非全都是发展中国家;D项材料并未体现。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60分)4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在各地设置场务,收取商税。市的地位又仅次于镇,有些市也设置行政机构。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黄池镇(今安徽马鞍山)和沙市(今属湖北)是从属于州县的镇市,却发展为商旅萃聚的贸易中心,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由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频繁,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名师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329860.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涟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