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合考试文 综历史 试 题24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既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理想,也是国泰民安的象征。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 B.封建社会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 C.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 D.明清之际受到冲击 25 .右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图中①②③④ 在管理方式上有明显差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 .下表是淆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C.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27 .丛日云著《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它真正实现了公民内部政治权利的平等,参政机会的均等,使全体公民最大限度地和尽可能直接地参与国家管理,行使主人的权利 … ”为达到此政治目的采取的直接制度是 A.财产等级制度和公民大会 B.轮番而治和四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 D.公职津贴和抽签选举 28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29.关于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 ② 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 ③ 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 ④ 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30 .1911 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 “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以下最能体现严复主张的是A.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B.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制 C.主张在中国实行宪政 D.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31 .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耍原因 C.大量移民前往关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 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32 .马克思说:“现在,(巴黎公杜)普选权己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力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 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33 .《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 , 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据材料,“遂川政府”属于A.工农民主政权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C.民族自治政权 D.国民政府领导的基层民主政权 34 .1958 年 4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35 .下面是 1988 年和 1993 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主要内容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请回答:( l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百年外交的变化趋势。 ( 6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主要原因。(9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所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对策。 ( 10 分41 .( 12 分)我国是文明古国,大量的历史遗存组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概括以上每幅图片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 ( 4 分)指出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8 分)请考生在第45 、 46 、 47 、 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且号后的方框涂黑。45 .( l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俄国近代史上,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一一王历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当时美国一位学者把亚历山大二世称为“1000 年来及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持秋序的君主,把4000万农奴变成了4000万真正的基督徒。”—— 曹维安《俄国历史新论》 ( l )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6 分) ( 2 )列宁与美国学者对待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 9 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国民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根据上述材料,( l )比较法国 《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7 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 1791年宪法 》 和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颁布后 , 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得到什么历史启示?(8分)47 .(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0 7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面告罗斯福,指出在苏、日未公开决裂以前,蒋参加会晤是否将使斯大林感觉不便?建议美、英、苏三国领袖可先行会谈,若有机会,他本人愿随时与罗斯福晤面。……1 0月28日,在莫斯科3国外长会议期间,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结果得有裨于各方,余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余尚不知斯大林能否与我会晤,但在任何情况下,余极望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及早会晤于某处。时间定为11月20日至25日,余思亚历山大(埃及海岸)当为一良好地点。”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石源华《中毕民国外交史》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 - 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含钓鱼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革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 ——载自新华网? 《战史今日12.1:开罗宣言发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6分)(2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337152.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