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复旦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答题须知 :本试卷共29页,满分1000分;每题5分,共200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都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姓名、中学名称、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试卷类型(A卷或B卷)和准考证号。 2. 本卷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员选项用橡皮擦擦干净,从新选择并填涂。填涂不清楚。涂改污损会影响阅卷判读,将导致考试成绩无效。答题卡上除填涂规定信息外,不得书写任何文字符号。答题卡不得折叠。 3. 本卷每题答对5分,不答得0分,答错扣2分!! 4.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5. 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卷、草稿纸、答题卡按要求交给监考人员,严禁带出考场。 当代小说家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写道:“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与这里的“乔装打扮”一语意思最远的一项是 ( ) A、涂脂抹粉 B、改头换面 C、庐山面目 D、面目全非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教育是至高无上的事业,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职业。 B、这摞纸可以留作他用,不该当做废纸卖掉。 C、有人说他是大才小用;他却说,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力所能力的工作,就是才尽其用。 D、中午,山涧小溪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剃透,美丽极了。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他顿了一顿,郑重地说,“就是要注意日常积累和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B、“福娃妮妮”的造型创意来源于北京传统的沙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在体操比赛中登场,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C、她每次去超市都会买很多零碎的东西,什么杏肉呀、酸奶呀、薯片呀,满满地装了一车。 D、朋友问:“这条路谁能走通呢?”我干脆的回答:“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 下列古代饮食器用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指麻、黍、稷、麦、菽。 B、【五牲】五种动物,麋、鹿、磨、狼、兔; C、【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D、【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鱼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按时间先后为序,以下作家名称排序正确的是:( ) 王粲、谢灵运、杜甫、苏轼、王实甫、汤显祖、莎士比亚、但丁 B、屈原、司马相如、陆机、李白、罗贯中、马致远、莫泊桑、托尔斯泰 C、司马迁、陶渊明、王维、李清照、关汉卿、曹雪芹、巴尔扎克、罗曼?罗兰 D、杨雄、曹植、高适、辛弃疾、龚自珍、归有光、泰戈尔、安徒生 古人依经、史、子、集四目给图书分类,指出下列分类无误的一项( ) 楚辞、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李太白集、稼轩长短句。剑南诗稿(集部)B、论语、诗经、尚书、左转、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经部) C、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新五代史D、庄子、老子、淮南子、论衡、韩非子、离骚(子部) 三国志、世说新语(史部)一下作者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有一组有未获此奖者,是( ) 显克微支、泰戈尔、罗曼?罗兰、叶芝 B、萧伯纳、罗素、海明威、肖洛霍夫 C、川端康成、马尔克斯(马奎斯)、大江健三郎、高行健 D、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萨特、高尔基 下列干支纪年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B、戊辰、己已、庚午、辛未 C、壬申、癸酉、甲庚、乙亥 D、丙子、丁丑、戊寅、己卯 下列诗句作者与所指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西施)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姜夔/杜甫) C、生当万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关羽)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杜牧/周瑜)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一劳永逸 川流不息 相形见绌 东鳞西爪 B、为虎作伥 金玉良言 甘之如殆 闲庭信步 C、喧宾夺主 按部就班 匪夷所思 祁路亡羊 D、风声鹤唳 潜移默化 党同伐异 方兴未艾 下列一组有关“月”的名句,对其作者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作者是王昌龄。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作者是李贺。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作者是苏轼。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作者是林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下面错误的是:( ) 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B、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C、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D、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秦观) 作家名作品名称国别全对的一组是( ) 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 法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 法 B、狄更斯《石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英 莫泊桑《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 法 C、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 俄 果戈理《死魂灵》《套中人》《钦差大臣》 俄 D、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委娜?卡列尼娜》《复活》俄 契柯夫《第六病宝》《圈套》《变色龙》 俄 按照“一代有一代文学”的说法,以下列哪一组提法正确( )。 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B.秦汉古文、六朝辞赋、唐宋古文、元杂剧、明清八股文 。 C. 先秦诸子、汉魏古诗、六朝小赌、唐人传奇、宋元笔记 D. 汉魏小说、南北朝乐府、唐代散文、宋代诗词、明清白话小说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是指( )。 九秦、汉、晋、宋、齐、梁、陈、隋 B. 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隋、唐 C.两汉、三国、两晋、前秦、北魏、北周、隋、唐 D.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本句合理解释的一项为( )。 杜甫缺乏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心,竟对拾茅草的穷孩子破口大骂。 B. 小孩子抢拾茅草戏玩,杜甫追讨不及,只好骂小孩出气,显示了诗人潦倒无奈。 C. 杜甫觉得连小孩子都欺负他,这个世界太残酷了,表现了诗人的绝望。 D. 杜甫感到茅屋的不仅草被秋风吹跑了,而且还被小孩抢走了,房子完全不可修复了。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以下评析哪—句更合适( )。 “积习”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发愤著书”的情景。 B.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诗言志”。 C. 这种情景如同韩愈所说的“不平则鸣”。 D. 庄子说的“大言无声”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下列加点字与“隐忍以行”中的“以”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各各竦立以听。 C.而此山独以钟名,何也? D.覆之以掌。 下列加点字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的是( )。 其皆出于此乎? B.杳不知其所之也。 C.其若是,孰能御之?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分析《项链》节选片断,说明珞赛尔太太激动的原因,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某一个星期日,她正走到香榭丽舍大街兜个圈子去调剂一周之中的日常劳作,这时候忽然看见了一个带着孩子散步的妇人。那就是伏来士洁太太,她始终是年轻的,始终是美貌的,始终是有诱惑力的。骆塞尔太太非常激动。” ( ) 自己调换项链多年对方竟然不知道,她感到很得意。 B. 幸福就是获得成功的时候,她终于还清了债务,她有成功感与幸福感。 C. 她恨对方,如果不是还对方项链,自己也会与对方一样漂亮。 D. 她由对方看到了自己为一时虚荣所付出的代价,发现了人生痛苦的缘由。 《红楼梦》“黛玉焚稿”片断:“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日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紫鹃劝道:“姑娘歇歇罢,何苦又劳神,等好了再瞧罢。”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挣扎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 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笼上火盆。”……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着他。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紫鹃唬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昵。”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时紫鹃却够不着,干急。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那黛玉把眼一闭,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以下对划线旬的分析那一项不合适( )。 “狠命的撕那绢予,”表明黛玉伤心之极。 B. “点点头几,掖在袖里”,是想骗一下紫娟,目的是准备烧掉。 C. “点点头儿,往上一撂”,表明最终对宝玉完全绝望了。 D. 前面说“瞧了瞧又撂下了”,表明黛玉对自身的才华与生命还是珍惜的,“又早 拾起,撂在火上”,表明她对生活已完全绝望了。 余光中《娓娓与喋喋》:“吓的闭气都来不及了,哪里还听得进什么肺腑之言。此人的肺腑深2015年复旦千分考模拟卷及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394722.html
相关阅读:《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练习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