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明太祖朱元璋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 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地方割据 B.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 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4.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 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D.国民党败退台湾
5.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6.1919年孙中演讲中指出:“八年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件事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7.“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化运动。”(梁实秋《我参加了五四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
A.在共产党领导下学生运动日益扩展 B.中心最初在北京
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
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 D.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9. 下列各项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主题有联系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0. 毛泽东在1956年纪念孙中诞辰90周年时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这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广大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愿望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公有制
11. 1957年3月25日,周恩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2.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 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
14. 法新社首尔2010年8月5日电:中国是朝鲜最亲密的盟友兼贸易伙伴,而且一直拒绝在“天安舰”沉没问题上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平壤。北京对美韩军演表示了关注。原本演习要在将中国与朝鲜半岛分开的黄海举行,但在北京会议抗议后,演习移到了日本海举行。这表明中国
A.实行政治结盟外交政策B.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能左右地区局势发展
15.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潮。其中,促成第二次高潮的原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
B.中日关系的缓和
C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16.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这主要是针对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17.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德国的古典哲学
18.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20.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 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二、非
21.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 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2分)
(2)据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4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4分)
(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4分)
22.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2010.11.19)
材料二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据《中共党史》选编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 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广州和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2分)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 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确定7月1日为建党节的参考因素。(2分)在中国共产党90周岁诞辰临之际,某中学准备在党的诞生地举办一次纪念活动。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选择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分)
(3)读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2分)
23. 在几千年的人类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哪一项具体制度?它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2分)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4分)
(4)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5)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布热津斯基《未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尼克松《时代》周刊上的讲话(1970年10月5日)
材料三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结束大陆中国与世 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的看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的讲话(1971年7月)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五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6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 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1分)据材料四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2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为什么急于改善中美关系?(3分)
(3)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的主要表现。(3分)并指出“后美国时代”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1分)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决定当今世界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 摘自《高中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但终因各种因素而失败。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3分)
(2)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分)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有哪几种方式,请各举一例说明。(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当时中国有识之士在政治制度方面所作的尝试。(2分)并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1分)
(4)综合上述,简要阐释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1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39511.html
相关阅读:2013年秋季学期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