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六校联考文综试题 历史部分12.《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13.“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14.福建省福清县王氏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筷子)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①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 ②传统的孝义观念 ③政府的提倡和干预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蒋介石在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工作竞赛,为苏联五年计划成功之一大因素,盖利用人类好胜心理,诱激其兴趣而增加其效率,故效率始于矿工,终乃普之各业”,并亲自拟定了工作竞赛制度大纲的初步方案。此举表明国民政府:A.力图实行持久抗战 B.准备借鉴苏联经济体制C.力图发展后方经济 D.统制经济政策的强化16.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困境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单位:%) 英国[1.94.39.519.922.9美国0.10.82.47.214.7中国32.833.329.819.712.5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材料二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分)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3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6分)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通过对材料“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特点: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色。(分)印证: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完备的法律体系各具特色。(3分)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变化:由排斥到接受。(2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6分)启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或尊重各国优秀文明及其历史传统);加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待东西方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6分)!第1页 共16页学优高考网!!目 录●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 孟晓苏●第五章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 李源潮●第七章 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 李克强●后记 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厉以宁浙江省六校(省一级重点校)2015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416483.html
相关阅读:贵州省六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