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j

宁夏银川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综历史试卷
第Ⅰ卷(,140分)
一、。(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证明夏朝明曾经存在 B. 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
C.古代中国明的多元性 D. 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25.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26.《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27.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
A.《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D.《周易》、《老子》、《庄子》,了解这些最近风行一时的学说思想
28.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
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B.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D. 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
29.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这应当是何时何地的情况?
A.1750年的北京 B.1810年的上海
C.1860年的南京 D.1900年的广州
30.有学者称:东欧国家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
A.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C.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
D.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
31.“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最可能是哪个时代的特征?
A.希腊罗马 B.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32.英国思想家洛克(JohLocke)认为,政府权威的正当性是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下列哪项叙述与洛克这项主张的意涵最为接近?
A.民意机关的代表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 B.统治者透过选举获得人民完全的授权
C.政府的决策必须经由公民投票决定 D.政府组织的分工应配合被治者的需求
33.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假如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舞台,成为的主力军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D.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34.1935年,墨索里尼出兵占领衣索匹亚,消息立刻传遍意大利,当时民众最可能通过哪一个媒体,实时获得此一讯息?
A.广播 B.报纸 C.网络 D.电视
35.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40.(16分)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抛弃西方传统的以国家为单位的分析模式;在世界史进程中,不以某一国家的进步代替全球的发展;社会交流的意义日益受到重视;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批评欧洲中心论……同时,全球史……忽视了各个社会内部的发展动力;把跨化互动作为全球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化和跨化的概念还不够清晰等。
——摘编自刘新成《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学术讲演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机制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反映了何种史观?根据材料分析用这一史观进行学习、研究的利弊(不得摘抄材料原句)(6分)
(2)根据材料二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40年以“接踵而至的外力冲击”和中国近代社会演变的“独特性”各指什么?(10分)
(3)在“接踵而至的外力冲击”下,中国社会内部“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结合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9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实充分;③论述透彻;④条理清晰,结构完整;⑤不少于150字)
41.(12分)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对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材料二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第一条:女人生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评定。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
第三条: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12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4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应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6分)
(2)根据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作用。(9分)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4分)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11分)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点。(6分)
⑵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9分)

银川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ACDCBCDBADCB
40、参考答案:
(1)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
利弊:①利:以整体世界或全球视野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重视明间交流的意义;批判欧洲中心论;分析历史发生的必然性。②忽视了各个社会内部的发展动力。对化和跨地区化的概念解释不深;对全球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不准确。(4分)
(2)主要原因:“接踵而至的外力冲击”。(2分)
“接踵而至的外力冲击”指①自1840年以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战争及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②不断东渐的西洋物质明、制度明、精神明等,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4分)
独特性指①正是在“接踵而的外力冲击”下中国社会内部的自身变革开始启动,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或变化。②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变更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与中国社会、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所不同的,也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言之有理即可)(4分)
(3)注意史论结合。事实的原因---事实的内容---事实的影响---观点。①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的原因及其影响。②民主科学与新化运动原因及其影响。③马克思主义与五四运动原因及其影响。综合上述内容得出观点。(9分)
41、参考答案: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指出了人的权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
第三层: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明确指出人的权利是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列举了人的不受侵犯的权利内容,如自由、财产、安全,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和主权在民的原则等。
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如:人权宣言是进步的,它论证了自由、财产等人的权利的几项内容,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主权与人的权利的关系等,但为什么在人权宣言之后还要发表一个“妇女人权宣言”呢?这表明人权宣言本身还是有缺陷的,它没有在内容中提及妇女的权利,因此妇女人权宣言针对人权宣言的条特意用了“女人和男人”加以补充。
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进行充分论证。如:如何评价“人权宣言”?这取决于你对“人权”这个概念的理解。在专制统治下,人的权利被剥夺,而“人权宣言”肯定了“人”的权利,确立起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制度,捍卫人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无疑是进步的。然而,这样的权利仅仅只是抽象的人的权利,在对这些权利的理解上,不同的群体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妇女就认为她们的权利并没有得到规定,抽象的“人”的权利实际上成为了“男人”的权利,这违背了人权宣言所提出的权利平等的原则,因此,妇女特意要发表一个权利宣言,并在宣言中把妇女的权利列举出。在对“人权”的理解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分歧?其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重要的,我们必须从不同方面理解和评价人权宣言,理解它的复杂性和多重性,甚至内在的矛盾性。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要点: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要要点:
(1)材料一认为:“君权神授”,人民无权议论国王;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否则人民有权反对(6分)
(2)材料一力图维护君主专制,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统治者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为反对专制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9分)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答案要要点:
(1)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4分)
(2)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3分)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美苏双方价值观念不同。(8分)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案要点
⑴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6分)
(2)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9分)




j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42702.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三文综历史联考试题(金华十校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