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二)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原因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1.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它们的生产和土地所有制。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思想上:法家关于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4实践上: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对国家的控制,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5.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两组
矛盾
君权和相权(西汉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分割宰相权力,明初废丞相) 中央和地方发展
过程
背景
措施
评价
秦朝建立
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4.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秦灭六国,完成统一。1.政治:(1)开创皇帝制度(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帝。(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君主专制措施)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丞相制度起于秦,是君主专制的需要),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3)郡县制(中央集权措施。特点: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经济:(1)统一货币(中央集权)。(2)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3.化:统一字:小篆(中央集权)。4.思想:“焚书”“坑儒”。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极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这些措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和经济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化专制政策,箝制了思想,摧残了化。西汉巩固
1.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王,郡国并行。2.汉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3.汉武帝即位。汉武帝措施1.“推恩令(中央集权)。2.建立中朝(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作为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相权;君主专制措施)。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统一。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本质上讲属于化专制政策。隋唐完善
1.三省六部制(君主专制)。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运转机制:中书—门下—尚书2.科举制度(中央集权):隋朝建立,唐太宗发展,重视进士科。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三省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2.分割相权(三省长官均是宰相),加强了皇权1.庶族地主获得晋升机会,扩大统治基础,缓和士庶矛盾。2.官吏任用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3.提高了官员化素质,促进化教育发展。4.选拔了优秀的封建人才。5.对西方的官制度影响深远。北宋加强
1.宋太祖赵匡胤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1)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行政:中央派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集权)。(3)经济: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中央集权)。2.削弱宰相权力(君主专制)。 相权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宰相仅有行政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削弱宰相职权,皇帝得以大权独揽。元朝发展
中央官制:一省制(中书省)。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相。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明朝强化
1.废除丞相 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位高权重。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丞相制度被废除。2.内阁制度的建立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为此而设立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奏.并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在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阁臣的权力也越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加强皇权专制。
清朝强化
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2.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在皇宫内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极:君主专制加强,束缚了近代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1.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达的各种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2.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总体
评价
从秦确立到隋唐完善主要起积极作用,北宋起突出表现为两面性,明清主要起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化繁荣。消极作用:皇权的膨胀,扼杀社会创造力,减缓社会发展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
战国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思想受到两次冲击: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制度;1915~1919年新化运动代表人物打着民主旗帜,批判维护君主专制的封建思想。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高考练兵】一、1.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在于(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 D.加强民族交流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4.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掌管奏 B.管理军事C.下达诏令 D.兼理监察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字6.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7.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是( )A.地方长官的名称 B.地方长官权力的大小C.地方长官的任免方式 D.皇帝是否总揽一切大权8.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 )A.促进各地经济化的交流 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9.汉初的中央集权与秦朝时最大的不同是( )A.中央官制 B.皇帝权力C.地方行政设置 D.独尊儒术10.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义,国小则亡邪心。”下面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收回王国官吏控制权C.夺去王侯爵位 D.削减王国封地1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作用是( )A.削弱了皇权,有益于政治清明 B. 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明确了官吏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 D.增加了政府职能机构,便于纳贤1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应吸取的教训是( )A.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必然结果C.机构改革必然增加财政开支 D.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导致财政危机1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设立通判C.派官任州的长官 D.设三司管理财政14.唐朝在中央设置的尚书省职能相当于元朝的( )A.中书省 B.吏部C.枢密院 D.行中书省15.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臣的地位开始提高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16.“票拟”是( )A.大臣的奏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的批复意见C.皇帝对大臣奏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的批复意见17.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18.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二、非21.下列材料: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材料二 延尉李斯议曰:“周、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候?此论争有何重要性?(3)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原因何在?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22.下列材料: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1.D 2.A 3.A 4.B 5.B 6.D 7.C 8.C 9.C 10.A 11.B 12.A 13.C 14.A 15.C 16.B 17.C 18.D 19.A 20.B21.(1)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2)秦统一不久。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3)李斯。分封诸侯国将重蹈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影响:秦废分封,设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化的发展。22.(1)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3)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2202.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