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知识梳理复习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知识梳理复习教案
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纲要求】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十一届三中 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专题知识梳理】
考点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1.背景
(1)1952年底 ,经济形势好转。
(2)1953年 ,规定了实现 和进行 的任务。
2.成就
(1)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 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
(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 ,确定了党的任务是从 。
2.“左”倾错误
(1)1958年的 ,忽视了 。
(2)1958年的 ,使国民经济和 遭到严重破坏。
(3)1958年的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
3.经济调整
(1)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 的方针。
(2)1962年底, 开始好转。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时间: 十年。、
2.原因: 发展到顶峰。
3.表现: 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考点二 、 对内改革
(一)决策调整
1.会议:1978年 。
2.内容: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概况: 等省率先实行以 为特征的 ,然后在全国推行。
3.意义:使 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和 的发展。
(三)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概况
(1)中心环节是 ,且目标是要建立 。
(2)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
2.意义:增强了企业的 ,有利于 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提出目标:1992年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2. 写进宪法: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宪法。
3.理论发展:1997年 指出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 为主体、
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考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确定方针:1978年 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开放过程
(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 、 、 、 、 五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 、秦皇岛、天津、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 和 、长江三角洲、 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92年,开发 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 实施 ,开拓国际市场。
(6)2001年中国加入 ,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7)2004年, 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3.意义
(1)适应了 的趋势。
(2)推动了 的发展。
【预习自测】
1.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
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
A、没收官僚资本 B、土地改革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2.右图为一幅漫画,这幅漫画约绘于
A.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时期 D.十年革期间
3. 右图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严宏昌等18户农民按有红手印的包干合同。这份书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你认为它被收藏的历史原因应是:
①它标志着我国政府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②体现了农民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 ③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④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早期的可贵尝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1983年12月1日起我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由此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便成了历史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跃居世界 第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 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读下表
1978年2000年
城市数量193个663个
小城镇2173个20312个
市镇总人口1.7亿4 .56亿
城市化水平17.9%36.1%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1世纪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1.应把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方针和意义影 响;把握中共八大的背景、内容与意义影响;把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大二次全会总路线的实质与危害、八字方针的调整与结果。简单了解“革”期间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概况。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知道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过程。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自主学习】
1.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1.三大改造的目的、具体过程、意义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失误?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哪些改革?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建立的?有什么作用?


6.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重难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 983年1月)》
(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如何?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2)在城市我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材料三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春天的故事》
(3)“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是指什么?“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中的“诗篇”又是指什么?该诗篇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四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二○一○年,对中国人民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4)你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自主构建】

【巩固练习】
1.(2010•东高考)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年相对应的是

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9题)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3.(2011年高考浙江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4.(2011年高考东综13题)图5是1980年12月
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5.(2010•上海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6.(2011年高考四川综19题)图示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7 (2010•四川高考)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11.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2010•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模拟)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
C.确定了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
9.《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
① 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 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 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 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 .②③ 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11年高考全国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1.(2011年高考广东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

【专题自测】
1. 如右图,2009年国庆节16名战斗机女飞行员驾驶着新一代国产飞机参加了阅兵式,令人眼前一亮。中国空军力量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主要应归功于
A、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B、“大跃进”运动
C、新中国的“三大 改造” 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2.(2011年高考全国综Ⅰ卷17题)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3.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的运用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4.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代、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 )
①正确路线的指导 ②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 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一首自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张鸿雁代表从家乡带的民谣在代表们中间广泛流传开:“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受。吃穿不再愁,网络处处有,盖起安居楼。骑着摩托到田头,带着手机去放牛。政通人和乐悠悠。”民谣透露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改革开放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社会
③减免农业税、建设新农村安居工程体现了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④现代科技已经走进人们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化生活
⑤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A.①②③④⑤吗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
6.(2011年高考北京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 手工业
开始年41.53.2430.720.6
结束年54.517.127.20.04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7.1988年底,东临沂九曲乡农民?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 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了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
8.(2011年高考福建综19 题)1 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9. (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10.(2011年海南高考24题)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 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材料三 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2分)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 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


材料四 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4分)

(临朐二中 崔玉玺)

专题九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C 2、C 3、D 4、B 5、D
6、(1)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并制定了“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进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
(2)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
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3)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重难突破】
(1)1953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初,农村很快掀起大办农业社的热潮,到1955年底,农业基本实现合作化。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结果: 全国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变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
(2)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南方谈话;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
【巩固练习】
1、C 2、C 3、D 4、C 5、C 6、A 7、C 8、C 9、B 10、A
11、(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 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专题自测】
1、D 2、A  3、C 4、D 5、D 6、B7、B 8、B 9、A10、A
11、(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分)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分。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分)
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2分)
(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2528.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