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自然灾害的考查,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多与区域图、统计资料、气候资料等地理图资料相结合,考查相关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或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从地理资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
二、常见的气象灾害
1、台风
(1)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的热带气旋
(2)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
(3)分布:_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在我国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
(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及早防护
【辩证的看待台风的影响: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2、 暴雨和洪涝
(1)成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厄尔尼若现象(水水系)e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h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2)特点:势猛、雨量集中,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3)分布: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夏秋季节全国各地都会发生,特别是东南沿海
(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建立应急预案,工程措施(束水、蓄水、疏水、分水)、非工程措施(侧重理念、意识、管理体制、灾前投入和科研投入)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干旱灾害
(1)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少
(2)特点:大气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燥、严重缺水,生产生活受影响
(3)分布:我国全年都有,各地都有
(4)预防措施:保护水资、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4、寒潮
(1)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2)特点:降温幅度大,多伴有大风、雨雪天气,影响范围大
(3)分布: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外各地都有。时空分布考虑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及早防护,加强科研,培育耐寒品种
【寒潮的利: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三、常见的地质灾害
1、地震
(1)成因:岩石圈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
(2)特点:突发性强、伤亡严重、危害巨大(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积极损失)
(3)分布:板块断裂带,全球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台湾
(4)地震破坏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经经常是两个地震作比较,比如:海地地震与智利地震的比较)
震级、震中距、震深度、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防灾减灾能力
破坏家园,威胁生命财产安全,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影响空中交通
火灰肥力高,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地质灾害的防御: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②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乱挖滥采,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灾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国际合作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3490.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亚洲及极地地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