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晶体类型的概念及不同类型晶体性质上的不同点。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只可能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常温常压下为固态。分子晶体三态变化时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未遭到破坏,因此晶体类型不变。
答案:C
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乙烯的实验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C..Cl..Cl:Cl D.臭氧的分子式O3
3.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 12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D.12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燃烧热概念的理解和对热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和液态水时的反应热。而判断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通常要检查它的物质聚集状态、化学计量数、反应热的数值符号等。A中碳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稳定氧化物应该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A不正确;B中氢气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H的不可能是一个正数,B不正确;热化学方程式C中的反应热是甲烷的燃烧热,但是生成的水是气态,所以C也不正确。
答案:D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材料制成的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醇、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CH3OH+H2O-6e-= CO2↑+6H+
B.在NaHSO4溶液中加Ba(OH)2至中性
H++SO42-+Ba2++OH-= BaSO4↓+H2O
C.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2C6H5O+CO2+H2O→2C6H5OH+CO32-
D.用侯氏制碱法制得NaHCO3
Na++NH3+CO2+H2O = NaHCO3↓+NH4+
答案:D。
解析:选项A是近年来比较关注的燃料电池方面的问题,该原电池通甲醇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但是溶液是KOH,所以不能生成H+,所以选项A不正确;在NaHSO4溶液中加Ba(OH)2,也就是说NaHSO4是过量的,所以应该是Ba(OH)2按自己的组成完全反应,即H+和OH-的系数都是2,所以选项B不正确;无论CO2的量是多还是少,在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CO2,产物都是NaHCO3,所以选项C不正确;侯氏制碱中的NaHCO3是沉淀出来的,所以选项D正确
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42-、Al3+和M离子,且这四种离子Fe3+、SO42-、Al3+和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为下列中的( )
A.Na+ B.I- C.S2- D.Cl-
答案:D。
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石英则是纯度很高的二氧化硅;遗弃的废旧电池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塑料袋由于难于分解,成为白色垃圾,废纸和破布则分解后成为污染物;苏丹红是食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而谷氨酸钠(味精)、碳酸氢钠(小苏打)、亚硝酸钠、明矾等则不能使用过量;纳米材料主要特征是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并不一定是不会产生甲醛、芳香烃及氡等的材料。
8.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A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⑤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⑥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分子数为NA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 D.①②⑤
NA;甲烷分子中的共价键数为4,乙烷为7,丙烷为10,以此类推,可知含有10个碳原子的烷烃其中所含的共价数为3 10+1=31;氯气只作氧化剂时,1 mol Cl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mol,但在发生歧化反应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例如,氯气与水反应时,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1mol;标准状况下,水呈液态,故22.4L的水并不是1mol。
9.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IVA~VIIA族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与物质沸点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在第二周期族IVA~VIIA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只有NH3、H2O、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它们的沸点高于同主族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所以a点所在的曲线表示的是IV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a点代表的是SiH4。
10.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深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解析:本题考查了置换反应和原电池的有关知识。
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原电池的构成加快了反应速率。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A不正确;乙中不构成原电池,铜片不是电极,B不正确;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故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D不正确。
答案:C
1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n+、B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关系:C>B>A
B.微粒半径关系:Bn->An+
C.C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原子半径关系是A<B<C
解析: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给信息,确定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加以对照。具体解答为:设C的原子序数为Z,则A的原子序数为Z+n,B的原子序数则为Z-n,则原子序数为A>C>B,A错。因An+、B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即 ,B项正确。An+、Bn-都应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层结构,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于An+、Bn-,所以C必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C为同一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半径C>B,而A应处于B、C的下一周期,故A的原子半径应大于B。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BC。
1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C(g);△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答案:A B
13.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电子转移数为0.1mol的是( )
A.已知:Cu+2Fe3+=2Fe2++Cu2+。将6.4gCu片放入0.1 mol/L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
B. R2O82-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4-,而R2O82-离子变为RO42-,若得到的溶液中含MnO4-0.2mol
C. C1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制备原理:2KClO3
+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标况下制得气体为1.12L
D.臭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其原理为:O3+2KI+H2O=2KOH+I2+O2,测得1000mL溶液中的pH=13
答案:D。
解析:A项中氧化剂为Fe3+,还原剂为Cu,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6.4gCu失去电子数为0.2mol,则电子转移数也为0.2mol;B项中每1mol氧化剂R2O82-变为RO42-得到2mol电子,每1mol还原剂Mn2+氧化成MnO4-时得到5mol电子,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2,生成MnO4-0.2mol,转移的电子数为1mol;C项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得到的气体为0.05mol,其中ClO2为0.025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025mol;D项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生成的KOH为1.0 0.1mol=0.1mol,则有0.1molI-被氧化为I2,转移的电子数为0.1mol。
14.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9:1 B.10:1 C.1l:1 D.12:l
解析:此题是关于pH的计算,综合性强,涉及溶液的稀释和酸碱中和后混合液的pH计算,具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概念清楚,公式准确,根据题意求解。将pH=l的盐酸加适量的水,pH升高了1,则体积是原盐酸体积的10倍,说明所加的水的体积是原溶液的9倍;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也升高了1。可设碱液体积x。依题意可列出下列等式:10-1×1-10-1?x=10-2(1+x),解之得x=9/1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9:9/11=11:1,故答案为C。关于pH的计算,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C
15.下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200℃和300℃时,有反应A(g)+B(g) C(g), 16.将1molCO和1molH2O充入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
H2O (g) + CO(g) H2 (g) + CO2(g)
达到平衡时,发现有50%的CO转化为CO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1molCO和2molH2O充入反应器中,则反应达平衡后,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为( )
答案:C
解析:若转化率为50%,CO2的体积分数为1/6,若转化率为100%,CO2的体积分数为1/3,由于CO的转化率介于50%——100%之间,所以CO2的体积分数介于1/6——1/3之间。
1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的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c(H+)=c(OH-)=10-7mol?L-1
B. 在pH=2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c(酸)=2mol?L-1的某酸溶液后,混合溶液的pH一定会减小
C. 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溶液的m倍和n倍,若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则m>n
D. 导电性强的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答案:C
B.当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的体积相等时,醋酸产生的沉淀多
C.若产生沉淀的质量相等,则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比醋酸多
D.若产生沉淀的质量相等,则加入醋酸溶液的体积比盐酸多
答案:BC
解析:当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的pH和体积均相等时,由于醋酸为弱,所以醋酸溶液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比盐酸多,所以与足量的偏铝酸钠反应时,醋酸产生的沉淀多;当产生沉淀的量相等时,消耗的酸的物质的量相等,但醋酸溶液的体积比盐酸溶液的体积小。
19.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 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 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 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答案:D
解析:在NaOH溶液中,铝能与NaOH溶液发生,在该反应中,铝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由于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其不必处理;由于电池开始工作时,生成的铝离子的量较少,相对的NaOH过量,此时不会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该装置外电路,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内电路,则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答案为D。
20:使用含铅汽油能使空气中的铅含量增多,引起铅中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
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
C.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健康有害
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
答案:C
21.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发生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
B.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来消毒饮用水
C.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释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能够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推理、分析,讨论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A
22.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HCN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B.CN-可被Cl2氧化成(CN)2
C.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还原D.HCN的电子式为H∶C N∶
解析:HCN为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可知,A选项正确;由于CN-的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则Cl2可氧化CN-而生成(CN)2,B选项正确;因F-的还原性弱于CN-,故(CN)2与F-不反应;根据电子式的书写规则可知D选项正确。
答案:C
23.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院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解决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如厕难题。新型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渗透力强、生物利用率高、在人体内储存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 B.水分子中氢氧键缩短
C.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D.水分子间结构、物理性质改变
(3)超临界流体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针对以上消息,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②原子晶体干冰易汽化,可用作致冷剂;③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④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⑤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⑥聚二氧化碳塑料都属于纯净物;⑦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⑧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⑨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⑩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A.②③④⑨⑩ B.②③④⑤⑥⑧⑩ C.①③④⑧⑩ D.③④⑦⑧⑨
答案:C。
解析:原子晶体干冰微粒间作用力是共价键,故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物质的聚合方式有加聚和缩聚两种方式,缩聚有小分子生成,而聚二氧化碳塑料没有小分子生成。由于聚合度不同,可知聚二氧化碳塑料是混合物,它与干冰既不是同素异形体,也不是同分异构体。聚二氧化碳的分解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因此不会产生白色污染。超临界二氧化碳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故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物理性质不同,但体现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5.赤藓糖醇是一种无热、不产生龋齿、不会引起血糖反应、抗氧化的新型天然甜味剂,它能带来良好的口感,给人美妙的味觉。和其他甜味剂同时使用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广泛用于各种功能性食品中。赤藓糖醇的分子式为:C4H10O4,结构式为:CH2OH(CHOH)2CH2OH,下列有关赤藓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赤藓糖醇是一种单糖
B. 赤藓糖醇是一种四元醇,其系统命名是丁四醇
C. 赤藓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D. 赤藓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属于多羟基醛或酮
答案:BD
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6H22O5
B.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C.该化合物中含有过氧键,一定条件下有氧化性
D.青蒿素与维生素一样是水溶性的
答案:C。
解析:选项A从结构式上可以看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5H22O5;该化合物含有一个酯基,可发生水解,所以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化合物中含有过氧键,在一定的条件下过氧键能与氢结合成双氧水,具有氧化性;由于分子比较大又有酯基,所以难溶于水。
27: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 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提示: A、C选项中加入500mL水,最后溶液的体积不止500mL,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通过计算不难知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BD
29.下列实验方法:①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 ②用盐析法分离出皂化反应产生的高级脂肪酸钠 ③用蒸馏法分离C2H5OH与H2O的混合物 ④用分液法分离H2O和C2H5Br的混合物。你认为上述方法( )
A. 只有①不正确 B. ②③不正确
C. 只有③④正确 D. 全部正确
解析:①中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而葡萄糖溶液不是,可用渗析法进行分离;②中向混合液中加入食盐使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③中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④中溴乙烷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可用分液法进行分离。
答案:D
30.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映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①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⑥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 ( )
A.①②③⑤B.② ④⑤ C.①②⑤⑥ D. ②③ ⑥
答案:C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4623.html
相关阅读:2010年全国高考宁夏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