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其中D最能反映这点。
答案:D
2.萨科齐曾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萨科齐此举破坏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的(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达赖一直不放弃“藏独”主张,坚持分裂中国的行径。而萨科齐会见达赖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中国拥有西藏主权的挑战,破坏了双方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但违背互不侵犯、平等互利的原则体现不明显。
答案:B
3.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A项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不符合2001年时中国的外交政策;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项1950年时没有涉及,只能选B项。
答案:B
4.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认为如果这一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 )
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 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经济发展、全球化等相关内容,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政治方面,对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有利的。
答案:B
5.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解析:“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不是周恩来提出来的。
答案:A
6.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
解析: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正是由于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国才能以绝对优势的票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所以C项正确。
答案:C
7.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解析:材料信息中所谓“准则”是指“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
答案:A
8.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提取材料关键信息:“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击败了美国”等,可以判断是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排除了美国的干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9.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①是二战中仅法西斯国家签署的。
答案:D
10.一位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 )
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解析:“小球转动大球”是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以此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
答案:D
11.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特别企划,《35号投手温家宝》一书由日本侨报社推出,在日本正式发行。该书描述了温总理专用球衣“35号”的选定及如何绣制球衣背面“WENJIABAO”几个拼音字母的过程。该书还记录了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与日本百姓的各种交流活动。这表明( )
A.温总理致力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
B.日本人民特别喜欢温总理
C.中日两国已经没有任何分歧了
D.中日加强友好交流,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解析:根据温家宝总理访日活动及与日本百姓的交流活动,表明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新发展。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错误。
答案:D
12.右图情景被称作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对“握手”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 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当时的特点。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
答案:A
13.2001年4月13日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史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该教科书删去了“从军慰安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中韩等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这类事件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多大影响 ②说明日本右翼势力仍有一定影响 ③亚洲人民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④中日友好关系的基础已经破裂 ⑤我们应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抵制日货
A.②③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这件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但中日友好的基础还在,故①④说法错误;在全球化的今天,抵制日货已经不现实了,故⑤可排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摘自《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首先认真读懂两段材料的知识内容,看清附件,即“摘自”何处,对材料可以进行时间归位;再仔细推敲提问所透视有效信息,然后再组织;答案要求准确、简要,即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宜太多的展开。
答案:(1)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
(2)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霸权。
(3)我们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侵略之痛苦。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10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胡锦涛强调,中国愿同日方一道努力,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持续深入向前发展。希望双方根据中日4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维护两国关系政治基础。对中日关系,麻生太郎也多次提到了“共同利益”这个词,并表示,中日两国开展互利双赢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材料三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12月13日在日本福冈会见了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温家宝说,今年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扩大了共识,增进了互信。双方共同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和举办“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日方积极支持中国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密切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从图一到图二中日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分析图二现象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如何才能使中日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中国和日本均属东亚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三所示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发展历程应涉及战争、冷战封锁到中日关系正常化三个阶段;图二现象出现原因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回答。第(2)问仔细阅读材料,分成两个方面回答,一是如何对待历史,二是如何选择今后道路。第(3)问应结合教材知识及材料二、三分析归纳。
答案:(1)发展历程:1937年至1945年,中国进行了8年的抗日战争,最终战胜日本,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进行孤立封锁;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社团、人士的推动;日本政府为寻求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2)正视历史事实,吸取历史教训;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睦邻关系,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开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6388.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