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考纲点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的应用.
【考情探究】
1. 常考知识点: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以及原子团的定义;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正确书写。
2. 命题新动向:无论是基础型试题还是能力型试题,问题的答案大多会要求考生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等基本化学用语来表述答案,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答案中化学用语占有很大的比例。多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无
论是内容还是难度方面都较为稳定,估计近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在题型方面的多样化还是有可能的,如出现基本概念的简答题等,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命题规律】
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展望2014年高考题命题,试题仍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概念的类比与辨析,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应关注以下考点: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②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判断分散系的种类;④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专题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解读】
一、化学用语
1.五种符号
2.五种式子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1.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注意:
(1)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它们既不和酸反应又不和碱反应,此性质可作为无机框图推断题的突破点.
(2)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为过氧化物.
(3)在氯的含氧酸中,HClO的氧化性最强,HClO4的酸性最强.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1 nm>100 nm1 nm~100 n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数目分
子的集合体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
性
质外观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均一,透明
定稳性稳定不稳定稳定
粒子能否透过滤纸能不能能
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丁达尔效应无无有
注意:
(1)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2)提纯、净化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3)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
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1、物质的初步分类
2、纯净物和混和物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
⑴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
⑵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
⑶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
⑷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
⑸其他: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②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 ③钢、生铁、普钙、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 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
3、单质、同素异形体
①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或晶体。如白磷是4原子分子晶体: ,红磷是多原子分子如图
它们的固态是分子晶体;稀有气体单质是单原子分子,其固态也属分子晶体;碳、硅、硼的固体是原子晶体。
②同种元素形成的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有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氧气(O2)和臭氧(O3);因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过程破坏原有化学键,因而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由此两个方面证明其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单质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固态时有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是还原剂。非金属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质脆易碎,除个别(石墨)外不善于导电传热。非金属性强者在化学反应中是氧化剂。
4、化合物
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它又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无机化合物的初步分类见前页表
(1)氢化物:由氢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固体属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常温呈气态,称气态氢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ⅡA)与氢形成的氢化物则属于离子型氢化物,其中氢元素为-1价。
(2)氧化物: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
A.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ⅠA、ⅡA族)属于此类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Mn2O7、CrO3)属于此类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ZnO、Beo等。
注意:
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包括两性氧化物)的对应(化合价一致)水化物是含氧酸或碱。
b.少数几种氧化物如CO、NO等,既不能跟酸,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分别可以看成是含氧酸、碱失去水的剩余部分,又称酸酐,酸酐(其中相应元素R的化合价相同)),如SO3是硫酸的酸酐,SO2是亚硫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至于NO2既不是硝酸也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d.通常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和碱金属、某些碱土金属还能形成化合价为-1价的过氧化物,如Na2O2和BaO2以及超氧化物,如KO2。
(3)酸:由氢和酸根组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是一种电解质,在电离时生成酸根阴离子,其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
①按组成分无氧酸(酸根不含氧元素),它们是酸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称氢某酸,如氢氯酸HCl(俗称盐酸),氢碘酸HI、氢硫酸H2S、氢氰酸HCN等;含氧酸(酸根中含氧元素)称某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有不同变价的按其化合物称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相同元素、且成酸价态相同的酸还可按酸分子中失水情况分正酸和偏酸,如H3PO4为磷酸,HPO3为偏磷酸;H4SiO4为原硅酸,H2SiO3为硅酸;H3AlO3为铝酸,HAlO2为偏铝酸等。
②按其性质不同可分
a.强酸与弱酸 按相同条件同浓度下的电离度区分。常见酸的强弱:
强酸:HClO4、H2SO4、HNO3、HCl、HBr、HI;中强酸:H2SO3、H3PO4;弱酸:HF、CH3COOH、H2CO3、H2S、HClO、HAlO2、H2SiO3
b.挥发性酸又称低沸点酸如HCl、HF、HBr、HI、HNO3、H2S和不挥发性酸又称高沸点酸如H2SO4、H3PO4。另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如H2SO3、H2CO3、HClO,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c.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这是根据酸根阴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性与非氧化性划分的,酸中的H+都有氧化性。常见的氧化性酸有硝酸、浓硫酸和次氯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氢氟酸、磷酸。
注:酸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之间没有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次氯酸HClO是强氧化性弱酸。
(4)碱: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氨水NH3?H2O除外),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它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可以按性质分为强碱与弱碱,也可以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碱。如:
KOH、NaOH、Ba(OH)2为可溶性强碱; Ca(OH)2为微溶性强碱;Fe(OH)2 Fe(OH)3、Cu(OH)2为难溶性弱碱;NH3?H2O为可溶性弱碱
(5)盐:由金属(或NH4+)离子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仅由金属与酸根组成的盐叫正盐,如Na2SO4、K3PO4;如组成中还有氢元素,即有酸式根的为酸式盐,如NaHSO4、NaHCO3、Ca(H2PO4)2;除金属和酸根外还有氢氧根为碱式盐,如Cu2(OH)2CO3、Mg(OH)Cl等,一般碱式盐的水溶性较差;在电离时产生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的盐是复盐,如KAl(SO4)2?12H2O、(NH4)2Fe(SO4)2、KCl?MgCl2?6H2O。
(5)络合物: 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 例如络盐[Ag(NH3)2]Cl、络酸H2[PtCl6]、络碱[Cu(NH3)4](OH)2等;也指不带电荷的络合分子,例如[Fe(SCN)3]、[Co(NH3)3Cl3]等。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6)其它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如Mg3N2、CaC2一般不称盐类而属于氮化物、碳化物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例1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⑥
解析: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盐酸是HCl的水溶液,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因此二者都是混合物;纯碱是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②⑤错。
答案:D
【名师点拨】
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4.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直接化合,例如Fe2O3、CuO等与水不能直接化合生成碱,SiO2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H2SiO3。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
6.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7.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4;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2、MnO-4等。
变式探究1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
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例2.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
A.少量酒精在空气中挥发不见了;少量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后消失
B.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晶体碳酸钠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粉末
C.木炭燃烧发光、发热;电灯发光、发热
D.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后变浑浊;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
解析:A项,酒精的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的燃烧是化学变化;B项,前者是CaO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Na2CO3?10H2O风化失去水,也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项,木炭燃烧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D项,前者是Ca(OH)2与CO2反应生成了CaCO3,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因为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物理变化。
答案:B
名师点拨
对于化学变化可从三个方面认识:(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2)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整个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只有满足这个条件时,才能认为是化学变化,否则不是化学变化。(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的。
变式探究2下列变化能够实现的是( )
①弱酸与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
②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
③两种酸的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④复分解反应中既没有生成水,也没有生成沉淀和气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举例如下:①H2S+CuSO4=CuS↓+H2SO4;②NO2+SO2=NO+SO3;③2H2S+H2SO3=3S↓+3H2O;④CH3COONa+HCl=NaCl+ CH3COOH。
答案:D
考点三 化学用语
例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 8O
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解析:A.结构示意图是S2-的;B.Cl-的电子式应为 ;C正确;D. 为邻氯甲苯,对氯甲苯应为 。
答案:C
名师点拨
化学用语是专门的化学语言,其包含的内容很多,贯穿整套化学试卷的始终,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如题目要求是书写化学式还是电子式。
2.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要分清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变式探究3
考点四 胶体的性质
例4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胶体不带电,A错误;只有带电的胶体微粒在通电时向某一极移动,B错误;溶液和胶体均产生布朗运动,C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D正确。
答案:D
变式探究4 下列关于胶体制备及胶体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B.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
C.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D.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高考失分警示】
1.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题目,易错点在于弄不清物质的成分和俗名,不明确物质分类的标准。如水煤气属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纯碱属纯净物又是化合物;HD、CuSO4?5H2O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2.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不能写成FeCl3+3H2O Fe(OH)3+3HCl,也不能写成FeCl3+3H2O??Fe(OH)3↓+3HCl。因为FeCl3在沸水中完全水解,反应不可逆,生成Fe(OH)3胶体而不是Fe(OH)3沉淀。正确应写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化学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熔融或析出都是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常压下将O2冷却到-184℃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2014高考】
1.(2014?江苏)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53131I
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答案】C
【解析】有关化学用语常涉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模型等等,内容比较基础。
2.(2014?上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解析:A属于球棍模型,但不一定是含有H的化合物;B可能是环丙烷;C中电子式少一个氢原子。
答案:D
3.(2014?山东)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 BaSO4 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A选项中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的混合物,得到馏分也为混合物;B选项中Ba2+有毒,用硫酸钡做钡餐的原因是它难溶于水也难溶于强酸,所以不会使用中毒,而不使用碳酸钡做钡餐;C选项中两者互为同位素;D选项中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是1nm—100nm,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故正确。
4.(2014?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型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2010高考】
【例1】(2010?山东) 和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与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与 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 和1.12L 均含0.1 个氧原子
【命题意图】考查“四同”的概念辨析、对化学变化本质及气体摩尔体积的深度理解。
【思路点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原子之间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其他的物质,则属于化学变化。气体摩尔体积是针对任何不同的气体分子,与气体粒子本身大小无关。
【规范解答】选D。
A项, 2和 2属于同一种单质,故A错:B项,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等,故B错;16O、18O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之间的变化,属于同种物质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1.12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A,故D正确。
【类题拓展】
1.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O2(氧气)和O3(臭氧),红磷(P)和白磷(P4),金刚石和石墨等。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导致的。
(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
2.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3.同素异形体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如金属石、石墨,虽然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故它们混在一起为混合物。
4.H2、D2 、T2、DT混合在一起为纯净物。
5.“四同”概念的区别方法要明确研究对象,如同位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的单质,同分异构体指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分子,同系物主要指结构上相似(同类别),要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的同类别的有机物。
【例2】(2010?上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o28′
【命题意图】考查氧化物的分类,晶体结构,及分子中的共价键的问题
【思路点拨】在化学学习中,有些化学概念极易混淆,比如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就不完全相同: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而含氧化合物只要组成中有氧元素即可,像醋酸酐是含氧化合物就不是氧化物。
【规范解答】答案:C 此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晶体的构造和分子的构型等知识点。酸酐中大多数是氧化物,但是醋酸酐(C4H6O3)就不是氧化物,A错;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其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化学键,B错;正四面体分子中,白磷分子的键角是60o,D错。
例3.(2010?山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命题意图】考查氧化物的特殊性质,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及物质检验的相关性质。
【规范解答】答案:A。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确,因为 , 与 反应生成 , 与 反应除生成 外,还生成 ,故B错; 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 ,故C错;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 ,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
例4.(2010?江苏)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为
B.4℃时,纯水的pH=7
C.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273K、101kPa,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气态)> (液态)> (固态)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水的化学基本用语。
【思路点拨】要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分子结构,电子式及化学用语等。
【规范解答】答案:C。A项,水是共价化合物,其分子的电子式为 ;B项,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项,一个 分子中,其质量数为20,质子数为10,D项,在温度压强一定时,它只能呈一种状态。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2009高考】
例1.(2009?广东)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分类。
【规范解答】选B。根据胶体的性质①正确;钢材是铁和碳的合金,②正确;“钡餐”是硫酸钡,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尽管硫酸钡是难溶物但溶于水的部分确实完全电离,③错;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主族,是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④正确;氯气是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单质,⑤错;橡胶是高分子化合物,⑥正确。
例2.(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规范解答】选C。A项是硫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B项中Cl-应写成 ,D项表示的是邻氯甲苯,所以A、B、D三项错误;由于O的质子数为8,所以有10个中子的氧
原子应表示为 ,故C项正确。
例3.(2009?福建高考)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A.硅 B.硫 C.铜 D.铁
【解析】选B。因硅、铜、铁的氧化物都不与H2O反应生成对应的酸、碱,故A、C、D不符合题中的转化关系。
例4.(2009?全国卷Ⅱ)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选D。A项胶体仍是电中性的,只是胶粒带电;B项分散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故A、B、C错误。
例5.(2009?广东理基)下列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Na+的结构示意图为
B.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
C.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 CH2
D.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解析】选C。聚乙烯为聚合物,结构简式为 ,故C项错。
【2008高考】
例1.(2008?天津)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A.玻璃 纤维素青霉素
B.尿素 食盐 聚乙烯
C.涤纶 洗衣粉 阿司匹林
D.石英 橡胶 磷化铟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天然存在的物质无需由化学合成得到。
(2)经过物理变化可以得到的物质无需化学合成。
【自主解答】选C。A中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棉花中;B中食盐大量存在于海水中,不必合成;D中石英也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水晶;C中物质全部由合成得到。
【规律方法】(1)易忽视的化学变化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的转化(如O3转化为O2),电解质溶液导电,NO2气体受热或遇冷时颜色变化等。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的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的氯化钠的电离等。
(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在常压下将氧气冷却到-184 ℃时,O2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等。
(4)原子的裂变、聚变中虽有新物质形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变化研究的范畴。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是化学变化。
例2.(2008?广东高考)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①中粗盐和酸雨均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②中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水煤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③冰、干冰的化学成分分别为H2O、CO2,它们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④不锈钢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多种元素炼成的钢材,目前流通的硬币,面值不同,材质不同,但都是合金;⑤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而非化合物;⑥中纯碱即碳酸钠是一种盐,而不是碱;⑦豆浆属于液溶胶,雾属于气溶胶,两者都是胶体。
【2014高考押题】
1.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点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解答组合型选择题要关注选项组合。三角洲的形成于胶体的形成有关,①正确,则排出D选项;硫酸钡是难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③错误,则排出A选项;氯气是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⑤错误,则排出C选项。
2.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解析:A项,二氧化碳是直线形分子,不正确;B项,正确;C项,N2的电子式应为 ,故不正确;D项,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应表示为 ,故不正确?
答案:B
3.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微粒是( )
解析:选项A,HCl抑制H2O的电离;选项B,Fe3+水解促进H2O的电离;选项C,Cl-对H2O的电离无影响;选项D,CH3COO-水解促进H2O的电离?
答案:C
4.材料:①今年元月,韩国某冷库在聚氨酶发泡作业时,因可燃性油气挥发而引发爆炸;②同月,我市龙岗一旅馆食堂因液化石油气泄露引发爆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聚氨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纯净物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C.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O
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根据题意,聚氨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故A不正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能否会发生爆炸,由其爆炸极限决定,故B不正确;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4个C以下的烃类混合物,故C不正确。
答案:D
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 Cl2中含有NA个C12分子
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N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A选项没有指出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B选项中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因此Na+应为0.2NA个;C选项中H2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因此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2NA个HCl分子;D选项中Ca失电子的反应为Ca-2e-=Ca2+,因此1 mol Ca失去2NA个电子数变成Ca2+。所以D选项正确。
6.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解析:水果在成熟的过程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有机酸因渐渐与一些碱性物质或与醇类发生反应而逐步变少;经过淀粉水解,果实中糖的含量慢慢增加;果胶的性质随之逐渐发生变化,由生硬不溶于水转变成能溶于水;因其发涩的鞣酸逐渐被氧化掉,有的水果还伴随有颜色的变化。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时,水垢中的CaCO3与醋酸发生了如下变化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C6H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过程称为渗析,是一个物理过程。所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过程是D选项。
答案:D
7.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的各个馏分都是混和物。
答案:B
8.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解析:离子化合物也可以含有共价键,B错;电解质的强弱只与其电离程度有关,与其导电能力无关,C错;硅为原子晶体,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D错。
答案:A
9. 2009年美国的IBM公司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下列有关纳米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碳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化合物 B.纳米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纳米碳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D.纳米碳的导电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纳米碳晶体管为能导电的、化学性质稳定的碳单质.
答案:B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混合物中的元素一定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解析:NH4Cl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化合物中的元素一定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而不是混合物,故B不正确;Al2O3、Mn2O7都是金属氧化物,但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C不正确;由同素异形体O2 和O3、金刚石和石墨等易知D不正确。
答案:A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凡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其键角均为109°28’
D.含有阳离子的物质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解析:A中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NH3、CH4等都有10质子;B中如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的相互转化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中如正四面体结构的P4分子,其键角均为60°。
答案:D
1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的斑迹
解析:甘油护肤是利用其吸水和不易挥发的性质;明矾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产物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净水作用;烹鱼时加入料酒和食醋可与有腥味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而减少了腥味;铁锅上的红锈是新物质。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1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依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④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但它为一元酸。一般来说,含氧酸的元数与酸分子中羟基(-OH)的数目相一致,酸分子中含有几个-OH,则为几元酸。如H3PO3的分子组成中含有3个氢原子,因其分子结构中只有2个-OH直接与中心P原子成键,最多可电离2个H+,故为二元酸;故①说法不对。分散系的划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来划分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的为浊液,小于10-9m的为溶液,位于10-9m 和10-7m之间的为胶体。故⑤说法不正确。
答案:C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答案:C
解析:A项,pH=13也就是意味着c(H+)=1×10-13mol?L-1,则c(OH-)=1×10-1mol?L-1,所以n(OH-)=n(OH-)×V=1×10-1mol?L-1×1L=0.1mol,所以N(OH-)=0.1NA;B项,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为歧化反应),n(Cl2)=0.1mol,那么转移电子的数目应该为0.1NA;C项,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则n(CH2)= =1.5mol,所以n(C)=01.5mol,N(C)=1.5NA;D项,标准状况下,甲醇为液态,那么甲醇的物质的量就不是1mol,则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也不为NA。
15.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
A.1H216O B.2H216O C.1H218 D.2H218O
解析:根据题意,2g化合物分解,产生氧气1.6g,因选项中都为水,由质量守恒定律知,产生的H2为0.4g,故答案为B。
答案:B
16.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OH与 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电子数也相同
B.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
C.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D.熔化时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
解析: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答案:C
17.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
C.②③⑥⑦ D.③⑥
解析:①有的酸性氧化物如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②CO?NO等非金属氧化物属不成盐氧化物;④金属氧化物中有的属于酸性氧化物(如Mn2O7),有的属于两性氧化物(如Al2O3);⑤有的酸性氧化物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iO2);⑥NO2与H2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但NO2不是HNO3的酸酐;Na2O2与H2O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但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⑦CO?NO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
答案:D
18.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故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阴离子进行分类的,故C错误?
答案:D
19.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 45.3g 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向其中一份逐滴加人 NaOH 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后共计可收集到 2.24L 该气体(标准状况);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另一份逐滴加人 Ba (OH)2溶液,开始现象类似,但最终仍有白色沉淀;过滤,用稀硝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 46.6g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______和_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____。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
(3)假设过程中向该溶液中加人的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一1,请在右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
解析:(1)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原物质中含有的离子是NH4+ Al3+ SO42-
(2)n (SO42-)=46.6g233g?mol-1=0.2mol n (NH4+)==2.24L22.4L?mol-1 ==0.1mol
根据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的原理:n (NH4+)+3n (Al3+)=2n (SO42-)可得:
n (Al3+)==13(2×0.2mol-0.1mol)==0.1mol
n(H2O)= 45.3g-0.1mol×27g?mol-1-0.1mol×18g?mol-1-0.2mol×96g?mol-118g?mol-1
=1.2mol
n (NH4+):n (Al3+):n (SO42-): n(H2O) = 0.1:0.1:0.2:1.2 = 1:1:2:12
该结晶水化物的化学式为:NH4 Al(SO4)2?12H2O [或(NH4)2SO4?A12 (SO4)3?24H2O]
(3)先分成三段进行计算,分别求出临界值,然后再作图像。
根据Al3+ + 3OH-=Al(OH)3↓
1 3
0.1 5V1 求出V1=0.06L=60mL(沉淀达到最大值)
根据NH4+ + OH-=NH3?H2O
1 1
0.1 5V2 求出V2=0.02L=20mL
对应临界点的横坐标值为 60mL + 20mL = 80mL
根据Al(OH)3+ NaOH = NaAlO2 + 2H2O
1 l
0.1 5V3 求出 V3==0.02L==20mL (沉淀完全溶解)
对应临界点的横坐标值为 60mL + 20mL + 20mL == l00mL
答案:(l) NH4+ Al3+ SO42-
(2)NH4 Al(SO4)2?12H2O [或(NH4)2SO4?A12 (SO4)3?24H2O]
(3)如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7254.html
相关阅读:2010年全国高考宁夏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