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明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的原因,认识到人民的支持是胜利的保证。
2.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通过分析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3.学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等内容,认识和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以及它对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结构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教材精心构思的两个子目标题不但新颖,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两种命运的决战”──从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写起,提出国民党与共产党分别代表着中国的黑暗与光明两种命运。接着课本以生动的描述和对比的手法回顾了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根据地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国统区的统治黑暗、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通过大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困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对命运的选择,从而深切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故而第二子目的标题定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理解为人民选择了光明的命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介绍在“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光明是怎样战胜黑暗的。教材先是描述了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接着通过图片,表明共产党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因此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迅速改变了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在1948年9月开始的与国民党主力的大决战──三大战役中取得胜利。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最后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评价建议
本课内容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如阅读、读图方法)、情感态度的变化和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评价时应侧重于学生是否能积极地思索和讨论,能否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是否形成了基本历史观念以及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的能力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2课时。
[新课导入]
建议一:问题导入
可先提出设问:“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在学生回答后,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而国民党却想实施独裁专政。由此引入新课“两种命运的决战”。
建议二:逸闻故事导入
教师可以用史实导入。“同学们在电影电视中常看到日本战败后,美英作为战胜国驻兵日本。那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有没有派出占领军呢?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盟国商定,由中、美、英、苏四国分别派出驻日占领军。1946年初,中美达成协议:日本的名古屋地区由中国派军占领。国民政府经过严格挑选,决定由装备精良的国民党荣誉第二师担此重任。当派往日本的先遣队一切准备就绪时,便电请速调‘中国驻日占领军’。然而许多日子过去了,在日本的土地上,一直没有看到‘中国驻日占领军’的影子……大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以学生感兴趣的逸闻故事导入,一下子激发起他们想了解本课内容的欲望。)原来,‘中国驻日占领军’正在整装待发的时候,蒋介石策划已久的全面内战爆发了……”由此导入新课。
建议三:想象导入
请学生假设自己是生活在1945年的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教师问:“经历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现在胜利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如有条件,在学生想象前可选放一小段抗日战争中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盼望和平的录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饱含激情地总结:“当时中国人民是多么渴望和平啊!但是他们有没有得到和平呢?”让学生在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的情感体验中导入新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1.腐败的国民党统治区的教学建议
○让学生看阅读卡思考:“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黑暗命运?”(因为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用阅读卡的内容和图片的直观展示及图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国民党在政治上实施独裁专政,压制民主,实行特务统治;在经济上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而且完全没有民主和自由。)
此处如果选取一段国民党进行特务统治的录像,学生会有一种感性的认识。
2.根据地的发展的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思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其欣欣向荣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图7-72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一番描述,并思考:“为什么人民积极参加选举?”(因为人民得到了民主选举的权利,说明他们翻身做了主人,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他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权利。)
○让学生观看图7-73、7-74,想一想:“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根据地的什么问题?”(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或者直接回答吃、穿等生活问题解决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选择补充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问学生是否知道南泥湾的故事?并由此总结出在艰苦奋斗、团结紧张的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延安精神。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对比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谈谈革命根据地的欣欣向荣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上,人民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经济上,通过大生产运动,财政经济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活动]
○赞成女生的观点,教师可就该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之后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延安精神并不过时。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看阅读卡“胜利的灾难”,通过对比,进一步得出人民当然拥护和信任共产党的结论。
3.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发动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蒋介石暂时做出和平姿态的原因。
[活动]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与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团结和争取对美蒋尚抱幻想的人们,决定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并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
○讲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可引用毛泽东所说的话:“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我们是不要内战的。如果蒋介石一定要强迫中国人民接受内战,为了自己,为了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幸福,我们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战。这个内战是他强迫我们打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内战初期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之后教师可提问:“如果你是1946年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鼓励学生大胆推测,但必须说出合理的理由。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国内国际普遍认为共产党无论如何打不过国民党。此处可补充毛泽东当时的言论和论断。)
○看图7-75,请学生思考:“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不与优势敌人硬碰硬。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共产党制订的作战方针,即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法。)
2.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教学建议
请学生仔细读图7-76,从图中找出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歼敌人数、主要战役地点、敌军起义地区等内容。通过示意图,对三大战役有个整体上的认识。
也可直接进行“分组读图比赛”之类的活动,看哪组能从图中读出更多的信息,请读到信息最多的一组先回答,其他组补充,然后教师再板书总结。
指导学生图文结合看阅读卡,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应该打过长江的结论。然后利用图7-78和活动设计,分析内战取得胜利的各种因素。最后知道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3.新中国成立的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者和主要内容。
运用阅读卡,讲述新中国的诞生。教师可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并结合图7-79与文字说明进行生动的描述。教师可在国歌配乐声中, 充满激情地描述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有条件的也可播放相关影像资料。
最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不懈斗争,进行小结: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753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