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必修3课堂强化复习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选择题
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的统一体,而A、C、D三个选项中都不含无机环境。
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猎头鼠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
答案 A
解析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答案 C
解析 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4.在一个阴湿低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低洼草丛及其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阴湿低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B.阴湿低洼草丛中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C.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某种蚯蚓是一个种群
D.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群落
答案 D
解析 在低洼地中,有光、水、空气、土壤,腐木内含有各种微生物,另外还有杂草、苔藓等植物,动物包括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是生态系统。草丛中的全部生物是一个群落。草丛中同种生物(如某种蚯蚓)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选项A、B、C均正确。D不正确,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虽然包括多个种群,但只有动物不能构成群落,群落应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
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答案 C
解析 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
A.以营养为纽带形成类群间的结构联系
B.生物间的单方向食物联系
C.生物间的多方向食物联系
D.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营养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这种营养联系的两种结构形式。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7.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草原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因食物关系构成的营养联系。食物链中的各环节,生存上有因果关系,前一环节往往是后一环节的食物来源,因而当食物一方灭绝时,天敌必因食物短缺而受重大冲击。题中所述鼠类为第二营养级,它的死亡必引起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食物短缺而使其最先受影响,但对其他生物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8.(2014•烟台)右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Y是杂食动物,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9.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储存有最多的能量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与植物的呼吸作用,碳就完成了全球化循环
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答案 D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也有竞争关系;营养级越高,生物同化的能量越少;物质循环是指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往复流动,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直接相关。
10.(2014•杭州)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
11.(2014•温州)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解析 由于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均处于食物网的某一位点,与周围的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可同时处于不同食物链的不同阶层,在生态系统中可处在多个营养级。动物大多数以其他生物为食,故大多属消费者,但并非均属消费者,如蜣螂等主要分解粪便等,就属于分解者。自养生物都能将无机物合有机物,故都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但并非细菌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根瘤菌是消费者。
12.(2014•福州)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中无机物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而有机物主要通过分解者的分解活动以无机物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13.(2014•南通)某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迅速,分解者分解速度快,腐殖质积累少,植物层次分明。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草原 D.北方针叶林
答案 A
解析 由于温度较低,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的分解者分解速率慢,故土壤中积累的腐殖质较多;草原主要生长的是草本植物,层次不分明。植物层次分明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植物生长迅速说明阳光、水分等充足,分解者分解速度快说明温度、水分适宜,此类生态系统最可能是热带雨林。
14.(2014•济南一模)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答案 D
解析 有机物、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是细菌与真菌生存的必备条件。受低温条件的影响,南极地区分解者很少。
15.(2014•石景山)图的甲、乙、丙、丁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全部4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若这4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当甲种群数量增加后,其引起的后果最可能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B.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答案 B
解析 根据4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可分析得知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当甲的数量增加时,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
16.(2014•北京西城)下图虚线框内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图中的双翅目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代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其原因包括(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________。
①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③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答案 (1)3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2)竞争和捕食 (3)①②③
解析 图中食物链有:浮游植物→甲类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甲类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浮游植物→乙类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在生态系统中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因为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即下一营养级只捕食了上一营养级的部分生物)
17.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kg。
答案 (1)戊 甲、乙、丁
(2)捕食和竞争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3 250
解析 (1)本食物网由四条食物链组成,其第一营养级为戊,第三营养级分别为甲、乙、丁。
(2)甲既捕食己又捕食戊,己也以戊为食,因此甲与己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3)应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问题。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①戊→庚→丁;②戊→甲→丁;③戊→己→甲→丁,按题意,丁增加10 kg体重应消耗50 kg庚和50 kg甲,则庚应消耗500 kg戊,甲除直接消耗250 kg戊外还需通过己消耗2 500 kg戊,三项合计为3 250 kg。
18.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藻类属于该人工湖泊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
(3)某学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取同一水体的水进行控制藻类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你简要归纳出该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
(2)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爆发 生活污水中的有机
物被分解者分解产生NH3、H2S等
(3)第一步:取同一水体的水分成两等分装到两个水族箱中,标号为A、B。
第二步:在两个水族箱同一高度的装置处取水样进行藻类密度检测并记录;
第三步:在A中挂养一定数量的贝类,B中不挂;
第四步:将A、B装置在温暖且有阳光照射等的相同环境下培养;
第五步:每天在同一时间检测A、B中同一高度的位置处藻类的密度并作好记录。
解析 (1)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变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以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大量减少,接着,生物遗体又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NH3、H2S等气体,使水体发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8090.html

相关阅读:烟台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