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0•盐城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产生进化的原的变异仅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产生进化的原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答案:B
2.(广州3月)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的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A.优胜劣汰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
解析:题干信息“两种生物在自然情况下不能进行杂交”,已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答案:C
3.(2010•扬州第一次调研)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由于基因频率已经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已经进化;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D
4.(2010•广州二模)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分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太空射线可能使种子发生变异,但变异是不定向的;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D
5.(2010•苏北四市三模)海龟中连趾(ww)和分趾(WW、Ww)两种类型,开始时,连趾(w)和分趾(W)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和0.6。当海龟数量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特殊环境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海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C.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
D.海龟基因频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海龟已经进化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种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
答案:C
6.(2010•南京模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C
7.由于某种原因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 )
解析:树皮变成了灰白色,蛾的颜色为灰色和白色的个体有利于生存下来。
答案:D
8.(2010•武汉模拟)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纯合子
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情况。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答案:D
9.(2010•南京高三调研)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Q点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答案:A
10.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B.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
C.研究历程主要依据进化理论的构建
D.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D
11.
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
解析:由题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占的比例比较高,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最少,因此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最多,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少。
答案:B
12.(2010•苏锡常镇学情调查一)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8分)(2010•盐城三模)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2)由图1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选填“是”或“不是”)________同一物种。
(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种群2中具有基因型________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A和a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_______的结果。
(4)图2中的甲虫具有多种体色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
答案:(1)基因突变 基因频率 (2)是 (3)aa 自然选择 (4)遗传
14.(22分)(2010•黄山一检)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1/2。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1/4、1/2、1/4。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频率减小。
答案:(1)1/2 (2)1/3
(3)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②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8427.html
相关阅读:烟台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