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各要素沿不同方向相互更替的现象,称为地域分异,其规律分别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1.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对应分析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特别提醒
陆地自然带的特征及分布:
陆地自
然带气候
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
羚羊燥红土(热
带草原土)热带雨林带
南、北两侧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
沙漠狐荒漠土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岸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阿尔卑斯
山羊、?鹿褐土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陆地自
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
动物典型土壤分布规律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温带季风
气候温带落叶
阔叶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北纬35°~50°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
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
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中纬度的大陆中部
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
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
陆地自
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分布规律
亚寒带针
叶林带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亚寒带
针叶林紫貂灰化土北纬50°~70°
苔原带苔原气候苔原驯鹿、
北极狐冰沼土高纬度
冰原带冰原气候冰雪
裸地北极熊、
海豹未发育
(1)几种自然带的分布地区:①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西部。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东南地区)。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北美东北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④热带雨林带: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印度半岛西侧沿海地区、中南半岛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热带地区的岛屿等。
(2)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显著,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突出的原因:①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②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陆地高山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由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共同形成了陆地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2)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条件的影响,一般阳坡较高,阴坡较低。积雪冰川带若主要受热量影响,分布同此规律,若两坡降水差别大,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多的山坡冰川面积、体积大,雪线低。(5)同一自然带随着其所在山体所处纬度的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模式(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
特别提醒
(1)以自然带(除积雪冰川外)的倾斜方向判定阳坡和阴坡(阳坡某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偏高)。(2)积雪冰川的倾斜方向除受热量(阳坡、阴坡)影响外,还受降水影响(降水多、湿度大,冰雪不易融化)。
【例1】 (2009?四川绵阳4月)下面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常绿阔叶林
(2)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3)与图④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 )
A.非洲大陆南端 B.南美大陆南端
C.澳大利亚大陆 D.欧洲西部
【解析】 本题组命题背景新颖,富有探究精神,能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是一组典型的能力型试题。图中信息“沿45°纬度、山脉宽约400千米,”以及现在山脉海拔约4000米,可判断最可能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受西风影响而西岸降水多、东岸处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出现荒漠化景观。
【答案】 (1)C (2)B (3)B
【例2】 (2009?武汉3月)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1)~(3)题。
(1)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
A.①位于新西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C.③位于亚洲某地 D.④位于非洲某地
(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③②①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②③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解析】 第(1)题,根据自然带南北坡高度,判断所在半球:①③南坡分布海拔高,说明是向阳坡,位于北半球,②④位于南半球。积雪冰川带与此不同的原因是降水多少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第(2)题,根据基带判断所在纬度:①②是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地区,③是针叶林,寒温带地区,④是高山草甸,极地附近。第(3)题,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条件影响,一般向阳坡较高,背阳坡较低。积雪冰川带若主要受热量影响,分布同此规律,若两坡降水差别大,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多的山坡冰川面积、体积大,雪线低。
【答案】 (1)C (2)C (3)A
【例3】 (2009?济宁5月)读下图(图甲为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至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图甲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海陆位置影响,属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2)在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A.下垫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3)在图乙中,B处的大片荒漠、半荒漠中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解析】 第(1)题,该题以植被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从沿海到内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及非地带性规律。本题受局部地形因素的影响,出现局部植被与周围不同,是非地带性表现而非同一山地不同高度植被不同所呈现的垂直地带性。第(2)题,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受温带季风影响形成,两种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风带、季风等因素影响,属于大气环流因素。第(3)题,B处草原形成于高山周围,其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属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 (1)D (2)D (3)C
【例1】 (2009?北京)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 第(1)题,考查山地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及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四个地区山地年降水量最大值所在的海拔不同。第(2)题,温带荒漠带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综合以上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答案】 (1)C (2)B
【例2】 (2009?天津)读下面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故选D。第(2)题,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1)D (2)A
【例3】 (2009?山东)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解析】 第(1)题,据图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故选A。第(2)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周期如此之长,其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迁是主要的自然原因,故选D。
【答案】 (1)A (2)D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59327.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亚洲及极地地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