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数:150分? 卷 Ⅰ?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中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类似的规定,“侵巷街阡陌”条:“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随地大小便、摆摊设点、取土作坯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1.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古代城管同时也是士兵,晚清时才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C.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些机构承担。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的源头。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不需要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等越来越多,很难禁绝。D.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3.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被“杖七十”。 B.宋代法律规定,有人破坏公共卫生,当事人受罚,“城管队长”也要挨打。 C.宋代对于违章建筑,不仅要强行拆除,有时还要求司法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惩治。 D.明代规定,破坏公共设施、随地大小便者,要被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一 7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中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注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谕旨免焉。注:计典,指古代对官吏三年政绩进行考核的大计之典(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B.一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D.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坐:坐:犯了……罪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3分)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代理崖州事务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让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厉声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7.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2)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秋雨夜眠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离骚》)()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百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诗经?氓》)()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鸽子【美】欧?亨利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606111.html

相关阅读: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