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东日照一模)下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B.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
C.5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峰
D.4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地,2为背斜成
解析:1为河流的入海口处,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3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为储水构造;5处为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地;4处岩层发生上下运动,为岩块上升而形成的地,2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构造而形成的地。
答案:D
2.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图中火喷发形成沉积岩
B.图中河流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也参与内陆循环
C.5处自麓到顶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到积雪冰川带
D.图中河流上游聚落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坡上,以免受到洪水威胁
解析:火喷发形成岩浆岩;根据水循环的概念,河流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也参与内陆循环;5处麓不能确定为热带,因此自然带也不一定是热带雨林;图中河流上游聚落应选择在冲积平原与坡的过渡地带。
答案:B
(2010广东韶关二次调研)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如图)。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构造运动形成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
B.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C.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D.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首先在上游快速下切形成阶地
解析:由题干可知,构造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为主,这时河流流速减缓,泥沙不断堆积;阶地是河流构造运动上升和稳定期反复出现而形成的。
答案:B
4.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作用力不一样,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流域内植被稀疏,风化强烈,碎屑物质丰富;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流域内植被茂密。则( )
A.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
B.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易形成坡坎
C.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床以下切侵蚀为主
D.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流不易形成阶地
解析:温暖湿润时期,植被茂盛,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下切侵蚀;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流量减少,发育宽阔的阶地面;气候阶地也是湿润和干旱或寒冷反复出现而形成的。
答案:C
5.(2010广东)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所示),其成因是( )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河床沉积物粒径大小取决于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水流急,侵蚀搬运能力大,沉积物粒径大。故影响因素是侵蚀-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与沉积物粒径大小关系不大。题干未提及风化、固结成岩作用,故A正确。
答案:A
(2010北京海淀)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解析:图中海拔2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阔叶林,200至2000米高度区域为针阔混交林,海拔在2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明显反映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C
7.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解析: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
答案:B
8.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解析:从谷中出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的冲积物最多,则在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调用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知识,可判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
答案:C
(2007海南)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9~10题。
9.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10.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 )
A.火成岩1为喷出岩
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具体考查岩石的分类及形成。第9题,考查岩石年龄的排序。沉积岩的新老关系一般是上新下老,即沉积岩3>2>1。火成岩的年龄可从两条岩浆交汇处的覆盖情况判断,火成岩2覆盖了1,说明火成岩1年龄老。最后根据火成岩和沉积岩的侵入先后依次判断各岩层的新老关系。第10题,注意图中两个火成岩的图例符号,不难发现火成岩1没喷出地表,火成岩2喷出地表,形成火,为喷出岩。
答案:9.D 10.B
(2010东济宁5月)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在岩浆岩中花岗岩侵入岩石的内部,玄武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
答案:B
1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解析:读图可知,①③为冷却凝固作用,②⑦为风化、侵蚀与搬运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②为外力作用。
答案:A
1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中的玄武岩,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气体,当岩浆喷出地表,温度与压力迅速降低,所以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答案:A
二、综合题(共24分)
14.(12分)(2010包头12月)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地形是________。
(2)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________力作用,其方向是________向。
(3)甲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乙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
(4)根据该地地层的形态和组合关系,说明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中所示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则油井应打在甲、乙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在图中所示地区寻找地下水资,则水井应打在甲、乙两地中的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1)该地海拔约为50米,地势平坦,地形为平原。(2)该地有褶皱构造,说明在形成时受到的力应为挤压力,且为南北方向。(3)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4)岩层受挤压力形成褶皱后,曾经遭到侵蚀,以后地面下沉,在侵蚀面上沉积了图中上面的沉积物。(5)应选于背斜构造处(甲处),从受力看,选于背斜处其顶部不易塌陷。从地下水流动看,背斜处有利于排水。(6)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油井应打在甲处。(7)向斜盆地有利于储存地下水,故寻找地下水资应在乙处打井。
答案:(1)平原 (2)挤压 南北 (3)背斜 向斜 (4)岩层受到挤压力形成褶皱后,曾经遭到侵蚀,以后地面下沉,接受外力沉积,形成沉积物 (5)甲地;从受力看,隧道应选在背斜处,其顶部不易塌陷。从地下水流动看,选择背斜处有利于排水。 (6)甲 甲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7)乙 向斜盆地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15.(12分)(2010成都2月)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选择一处建港,请在A、B两处选择合适位置,并说明理由。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沙、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依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岛D因泥沙不断沉积而扩大,最终可能与河流哪岸相连?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下游常常形成的堆积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和特征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65392.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