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必修单元复习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山东省岳麓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7-2)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即从传统
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按这一思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①新思想的萌发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评价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②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③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④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4.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D. 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5.下列思潮在中国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其产生的先后次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 ② 民主共和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7.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8.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9.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
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10.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 ③民主政权的建立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11.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12.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
13.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
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
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
A.提倡解放人性 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 C.注重社会民主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
14.“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
(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15.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
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①反帝爱国运动 ②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国进步思潮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密不可分。一战期间,以孙中山.张謇.陈
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的主流思想及各自的主要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中国近代化
的发展,下列思想与以上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B.民主法治——君主立宪——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C.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
D.君主立宪——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17.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8.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新探索包括
①人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②节制资本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核定地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原因不包括: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它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
明些”的表现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一国两制 ③大跃进运动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23.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③“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24.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 C.全球史观 D.阶级斗争史观
25.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
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
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二.题(共3小题,26题22分,27题14分,28题14分,合计50分)
26.(22分)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6分)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12分)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6.(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
(2)原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了洋务运动仅学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并且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每点4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3)影响: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27(14分).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都举行了各种活动庆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再次引起世人关注。因为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6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这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4分)
27.(1)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分)后来,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又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分)
斗争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的到来。(6分)
(2)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提出了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或说事实上确立了三大政策也可)(4分)
28.(14分)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关于中国共产党诞辰二十八周年的纪念邮票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28.(1)历史背景: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4分)
(2)革命: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
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分)。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必修三第五单元检测二参考答案:xcz
1-10 ADBCC CBCDD 11-20 BDAAA ACBCD 21-25 BBADB
26(22分)
(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
(2)原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了洋务运动仅学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并且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每点4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3)影响: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27.(1)思想贡献:孙中山首先提出了“三民主义”(2分)后来,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又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分)
斗争贡献: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的到来。(6分)
(2)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提出了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或说事实上确立了三大政策也可)(4分)
28.(1)历史背景: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4分)
(2)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
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分)。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65915.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