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2日2015-2016学年度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 文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 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成庶中正”。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盼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 “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正如蔡沈《书经集传》所说:“极”是“标准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皆需合于“皇极”的法则,否则就(《尚书?洪范》)的前提下进行 孔子将上述这种用“中”思想发挥运用到他的伦理道德理论中,从而创立了儒家的“中!”可见孔子是把“中庸”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摘编自徐克谦《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1.下列对用“中”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是儒家“中庸”说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用“中”思想到 B.用“中”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它这时只是作为一 C.先秦用“中”思想的源头 D.用“中”思想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否则,偏与倚、过与不及也就不存在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恰到好处地符合一定标准外,“中”也可以指这个标准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 B.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意思是标准、法度,《诗?卫风?氓》 C. D.儒家“中庸”说以儒家伦理道德观“仁”和“礼”为“中”的标准,它与前人用“中”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原本是一种思想方法,经过儒家的改造和发挥、变成具有具体内容的儒 B.“中”是有原则的,《尚书?吕刑》里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中的“中”,其 C.《荀子?礼论》中的“为之立中制节”与《尚书?洪范》中的“皇建其有极”,说法虽 D.儒家的“中庸”说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这个准则之所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明,字如晦,大名成安人。晋天福中,举进士不第。骁骑将药元福为原州刺史,辟为从事。先是,州县吏部送丁壮饷粮,一夕,夫尽遁去。元福怒,尽驱官吏出军门,将就戮。明驰往止之,入白元福曰:“今军储无阙,丁夫数万人,文吏懦不能制,斩之何益,不如宽以待之。贼败凯旋,公无专杀之名,不亦善乎?”元福感悟,尽免其死。显德初,元福移镇陕,恃功多骄恣,明以直道规之,忤其左右,多毁明于元福,元福亦稍疏之。明以父病求归省,元福数召明,明因谢绝之。开宝三年,帝大举南征,以明为随军转运使。山路险绝,舟车不通,但以丁壮数万人转递,供亿不阙。每下一郡一城,必先保其簿书,守其仓库。既而贺州未下,明入与主帅计曰:“当急取之,恐援兵至,则我师胜负未可知。”诸将颇犹豫。明乃擐甲胄,率所部护送辎重卒百人,拥丁夫数千,畚锸皆作,堙其堑,直抵城门。城中惧,开门纳款,遂据有之。因抵广州,贼众十余万拒战。是夕,大风发屋折木,众乃惊惧。明与都部署潘美等谋,命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问道先捣贼垒,大军蓐食,阵以待之。俄而万炬皆发,焚其橱。贼惊,果来犯,大军因迎击之,贼大败,斩首数万,刘以城降。广州平,为本道转运使。明遍历部内,视民疾苦,旧无名科敛,条奏除之,岭表遂安。七年,帝将用师南唐,以明为黄州刺史,帝密授成算。明既视事,即完葺城垒,训练士卒,众莫解其意。俄而王师自荆渚乘战舰而下,即以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击鄂州军于江南,斩首三百级。又破万余人于武昌,杀江南军七百人,拔樊山砦。淳化初,诏归阙。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王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县吏部送丁壮饷粮 都:部属。 B.今军储无阙 阙:缺少。 C.元福移镇陕 移:调任。 D.明乃擐甲胄 擐:穿上。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明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但以丁壮数万人转递,供亿不阙 ②每下一郡一城,必先保其簿书 ③当急取之,恐援兵至 ④大军蓐食,阵以待之 ⑤完葺城垒,训练士卒 ⑥击鄂州军于江南,斩首三百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明宽厚仁爱,善于劝谏。众多丁夫趁晚上逃走,药元福要处死负责押送的官 B.王明遭人诋毁,无奈离职。药元福恃功骄横,王明用正确的道理规劝他,结果触 C.王明有勇有谋,卓有战功。王明随皇帝南征,在将领们对攻打贺州犹豫不决时, D.王明受皇帝信任,不负重托。在讨伐南唐之前,皇帝任命他为黄州刺史,并秘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拥丁夫数千,畚锸皆作,堙其堑,直抵城门。(2)明遍历部内,视民疾苦,旧无名科敛,条奏除之,岭表遂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观江涨陈与义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鼋鼍①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可②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注】①鼋鼍:鼋鱼和扬子鳄。②可:怎能。8.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怎样的景象?第三联对表现这一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筒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 (《论语?泰伯》)(2)制芰荷以为衣兮, 。不吾知其亦已兮。 。 (屈原《离骚》)(3)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选考题(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心 烛梅 寒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小韦连起码的着装礼仪都不懂。第一次来公司上班,他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 从他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可他似乎傻傻的,半点儿都没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像兔子似的来上班,而且总是来得早走得晚。 作为小韦的主管,我并没有给他多少工作,可他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打水扫地。我不动声色地看他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下一位新人。 小韦每天就这样做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有几次,他实在没什么事情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他:“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不过,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的,公司里有勤杂工。你来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吧。” 小韦尴尬地笑笑,脸飞快地红了。 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天桥广告公司,也算对路。可他的水平,让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单的创意广告,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它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 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看正是小韦,他怔怔地站在我身后,眼睛里满是失望。 “是你做的么?”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明知故问。 “是的,做得不好,请您多指点。” “嗯,下次吧。”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 小韦轻轻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上班,一份同样的创意广告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次比前次略微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这一次,小韦没在场。 接下来几天,我算领略了这位大男孩的固执。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多少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河南省六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663050.html
相关阅读:浙江省效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