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2014年高考广东卷)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B
2.(2014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 地球上的江河总是蜿蜒曲折,造成河流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壤条件B. 植被条件
C. 气候条件D. 地形条件
答案:D
(2014年高考上海卷)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2小题。
3.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答案:C
4.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B. 海岭和海沟C. 海岭和裂谷D. 岛弧和裂谷
答案:A
(2014年高考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4~6题。
5.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目中“连续性降水”可知应该是暖锋降水而且靠近气旋中心的位置最易降水。故选③点。
6.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答案:A
【本题立意】本题考查3S的应用,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此题用排除法,卫星云图是用RS但不是在船上RS的而是在卫星上,排除A;分析处理数据用的是GIS排除B;导航用的是GPS,排除D;因此选C。
7.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答案:C
【本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昼夜长短的问题。
【解题思路】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天,期中一天的昼长等于另一天的夜长。该船2、21出发历经两个月4、21返回,这两个时间关于3、21对称,出发时夜长=24-11=13=返回时的昼长。
(2014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2014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8.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D. 热带气旋影响
答案:B
解析: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选项中A、C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
9.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三角洲
答案:C
解析: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2014年高考天津卷)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10.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B. b 增加C. c 减少D. d 减少
答案:B
【解析】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11(2014年高考广东卷).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
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
作用的时段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图1
12.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B. ②地C. ③ 地D. ④地
答案:D
【解析】分析b图可以得出甲乙两个水文站峰值都出现在降水12个小时之后,故此次降水汇流既影响到了甲,也影响到了乙,所以降水地点应该在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a图可以判定应该是④地。
13.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湖泊的“调蓄”功能。经过湖泊的分流调蓄,河流流量会变的更加平稳。
(2014年高考上海卷)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回答下列3小题。
14.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 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亚马孙河流域
答案:C
15.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 雨水补给
C. 地下水补给D. 湖泊水补给
答案:B
16.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 1月B. 2月C. 11月D. 12月
答案:A
17.(2014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
【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
图中(2014年高考海南卷)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8.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答案:C
19.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
答案:B
(2014年高考大纲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2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2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答案:C
【解析】30~48小时之间,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
(2014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2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23.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答案:C
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2014年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10~11题。
24.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河流补给、湖泊的成因。
【思路点拨】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
25.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工区布局。
【思路点拨】游客中心应布局在服务设施较多,人流量大的地方,③合适;加油站应布局在靠近停车场且车辆经过的区域,②合适;餐厅应靠近游人多的地方布局,④合适;巡防站应该布局在郊外游人较少的地区,①合适。
二、双选题
26.(2014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黄淮海平原B. 喜马拉雅山脉
C. 塔里木盆地D. 崇明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66547.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