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前自主学习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洋纱涌入取代土纱,导致“纺”与“ 织 ”分离。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 织 ”与“ 耕 ”分离;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 商品 化。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自然 经济。
【疑点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
指点迷津:
①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②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③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洋务运动: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外患的窘境使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②洋务派出现: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 、 李鸿章 、左宗棠和张之洞。
(2)内容:
①19世纪60年代在“自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10年间建成 北洋 、南洋、 福建 三支海军;
④为适应办洋务需要,创办 京师同文馆 等新式学堂,又选派 留学生 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3)结果: 甲午 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国 经济侵略 起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推动作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自然经济 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区域: 东南沿海 。
(3)代表企业:上海的 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特点:使用机器和 雇用工人 进行生产。
【疑点2】如何理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指点迷津:西方的经济入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技术,引进西方机器,引进工厂制度。因此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西方列强对华 资本输出 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 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4)影响:使 民族资产阶级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短暂的春天:
(1)时间: 1912 ~ 1919 年。
(2)原因:
① 辛亥革命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概况: 纺织 、面粉业发展最快。
(4)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疑点3】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特点?
指点迷津: ①分布:主要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②体系: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力量: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主要是重工业方面)。
④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比重中,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⑤时间:短暂。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曲折发展:
(1)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在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鼓励措施。
(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 残酷打击 。原因在于日军在沦陷区破坏和掠夺以及国统区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膨胀。
(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 条约》,美国商品排挤国货;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内外双重的打击,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课堂精讲精练
1.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方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这就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因此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它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2)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它打破了中国市场上外国商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同时也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5)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起来。新的生产力的产生、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破坏,也为向近代社会迈进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也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
(6)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7)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8)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例1】(2010?海南单科)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解析:题目的指向性,问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看图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
答案:B
变式训练: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说明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抵制外来经济侵略的目的。
答案:C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的。
(5)从企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例2】(2010?江苏单科)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分析、归纳、处理的能力。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答案:C
变式训练: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材料我们无法得出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何况结合所学我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材料明显表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不是均衡发展。
答案:B
3.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不利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
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⑤不平等条约直接打击了民族工业,如《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规定外商可以在中国设厂,洋货在中国盛销。
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例3】(2009?天津文综)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解析: 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D
变式训练:“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一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解析:民族资本家到抗日首都重庆变成了小伙计,可见这个大老板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答案:A
特别提示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的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68460.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