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讲在近年的高考中时有体现,2011年全国各地的新课程卷中涉及该专题的考题共有5个选择题和1个主观题。命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知识点上跨本讲综合题要引起注意:一是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当今经济危机比较,分析两次经济危机原因的共性与个性,两次应对危机的对策。二是将西方经济体制与苏联斯大林模式、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较,注意几种经济体制的优劣,从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提供的借鉴和区别。三是将本讲内容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考查,如罗斯福新政对农民实行补贴、弱势社会群体的救助、“以工代赈”等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借鉴意义,如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从西方福利国家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等
【高频考点1 经济危机】
高考真题示例1(2011?福建卷)下列图片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解析:B。本题主要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图文材料解读能力。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积压,物价下跌,大量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所以本题该选择B项。
【解题技巧指导】
漫画类选择题的解法:一是注意漫画中的图像信息,找出其基本的含义;二是注意漫画中的文字说明和题干对漫画的总说明,这往往有助于快速与教材知识建立起联系;三是仔细审读选项,找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教材知识回顾】
【高频考点2 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
高考真题示例2(2011?江苏卷)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C
解析:C。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但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B、D表述错误。
【解题技巧指导】
注意“炉边谈话”的背景是新政期间,它所涉及的内容肯定就与新政有关。仔细审读选项,往往有很多选项是不符合新政的。所以这类题的解法就是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前提下,一个一个地排除选项。
【教材知识回顾 】
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对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高频考点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高考真题示例3(2010?上海卷)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解析:B。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A项不符合史实,不是强化自由放任主义。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大,C项不对。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性质,D项不对。
B
【解题技巧指导】
识破选择题备选项中的陷阱??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本题的几个选项就是“似是而非”。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教材知识回顾 】
史学界对“新政”作用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持“功大于过论”者认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基本上是一种进步现象。首先,“新政”挽救了危机,使美国人民摆脱了危机的困苦局面;其次,在缺少足够的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的时代,罗斯福所做的努力确实是开创性的;再次,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一剂良方,并在实质上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同日本、德国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的策略相比,“新政”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民主的解救危机方式。持“过大于功论”者认为“新政”未能使美国
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的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故事二: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这位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
??21CN财经综合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开始紧张。各国普遍面临着因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由于希特勒承诺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合法的总理。备受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也走上了与德国类似的道路。德国和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和亚洲策源地分别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
??《经济危机的表现》
材料三 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通过农业调整法案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案,为长者和失业人士提供保障。这些措施是与罗斯福的施政理念一脉相承的。他认为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自由莫过于免于(经济)恐惧的自由。如果老百姓的经济安全感增强了,他们就有能力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冲击。
??黄益平《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整个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显著特点并加以评价。
【考查意图】
本题重在考查对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理解,材料提供的只是表面现象,要透过这种现象看到本质,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解题关键】
第(1)问从故事可看出,一方面产品积压,另一方面人民买不起产品。
第(2)问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第(3)问的特点是材料提供的,评价可以结合教材回答。
【参考答案】
(1)原因:生产过剩与劳动人民相对贫困而导致产品积压。
(2)影响: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加紧争夺国际市场;②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争夺;③世界局势开始紧张;④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局更替频繁,下层人民生活恶化,阶级矛盾尖锐);⑤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
(3)特点: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干预。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
答案及解析
A。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后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B、C、D与史实不符。
A。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
C。农产品价格在危机中是逐步下降,新政中通过调整逐渐恢复,排除A。
社会失业率在新政中通过经济恢复逐 渐下降,但不是一下就消失了的,排除B。
公共工程投资在新政中是扩大的,排除D。
A。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罗斯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石油危机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1982.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