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专项复习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2届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专项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考点要求: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整整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_ __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
3、所谓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联系。
4、规律具有 性和 性要求我们,必须 ,而不能    。
5、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出现重大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C.世界是物质的
D."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结构,这是雪灾的破坏性加大的重要原因.这
说明
A.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3.我国中央气象台和各地方气象台〈站〉组成一套严密的气候监测体系,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越来越不可或缺。这表明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5、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运动
7、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8、“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的哲学含义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10、“宋人有看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也!余助苗长也!’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也。”此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1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12、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这说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B、人们的认识具有客观性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1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14、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 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
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1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16、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18、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19、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20、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1、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22、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体现的哲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规律的惩罚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错误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四、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那么,"稳如泰山"该怎样理解?

24、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2008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据此,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只有服从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参考答案
一、基础填空(每空格1分,共10分)
1、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2、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3、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4、客观性 普遍性 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5、规律 利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234567891011
BACBBDCDAAC
1213141516171819202122
ABBBADCDDDA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泰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运动中存在着。
(3)科学研究表明,泰山是几百万年前地壳运动的产物,其由于内部分子的运动,使它升高了几百米,并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在运动.离开了运动,不仅没有泰山的形成,也不会有它在地球上的继续存在。
24、(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作用的形式和条件,造福于人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2141.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政治罗斯福新政考点解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