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扫描】
①大气的受热过程;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③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能力解读】
①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原理,解释海陆、山谷、城乡之间热力环流的成因等实际问题;②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及运动特点,解释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③能够利用图文信息确定气候类型、判定天气特点、推测天气变化趋势。
【知识构建】
【考点简释】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从发生的范围上看,热力环流发生于局部地区,而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从成因上看,热力环流是由热力原因引起的,而大气环流既有热力原因,又有动力原因;从形成过程上看,热力环流较简单,大气环流较复杂。
2.高空风向与近地面风向
在高空,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右偏(顺时针转)90°即为风向,南半球气压梯度力左偏(逆时针转)90°即为风向。在近地面,风向往往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右偏(顺时针转)60°~90°即为风向,南半球气压梯度力左偏(逆时针转)60°~90°即为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摩擦力越小,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小;摩擦力为零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是,假定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不考虑地形起伏和虑海陆分布,其形成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风带、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北半球的冬、夏季气压中心: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就会影响到气压带的理想分布状况,出现季节性气压系统。而季节性气压系统的存在又会影响季节性风向的转换,形成季风环流。
(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状况: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
(3)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东亚季风中,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季风中,冬季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为西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夏季风暖湿;冬季风干燥(东亚比南亚的冬季风寒冷)。
3.气候类型与风带、气压带的关系、分布规律及气候特征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与风带、气压带的关系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之间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气团控制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北纬50°~70°
冬寒长,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全年酷寒
三、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锋面系统
根据冷暖气团移动的方向,一般将锋面分为冷锋和暖锋。不同性质的锋面过境前后,往往伴有不同的天气现象。但无论暖锋还是冷锋,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2.高、低压系统
气压与气流相伴而生。高压与低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与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由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均不相同,因而各自产生的天气状况也不相同。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多晴朗干燥天气。
【疑难点拨】
1.逆温与大气污染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逆温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使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2.冷锋与暖锋的判读
确定冷暖锋的方法有多种:①根据冷暖锋的符号来判读,冷锋符号尖锐,看上去“寒冷刺骨”,暖锋符号平滑,给人以“和风扑面”的感觉。②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判读,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③根据锋面坡度来判读,冷锋锋面坡度较陡,暖锋锋面坡度较缓。④根据雨区的位置来判读,雨区在锋后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的为暖锋。⑤根据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来判读,冷锋过境前气压较低,气温较高,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暖锋则相反。⑥根据过境时的天气特点来判读,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3.锋面气旋的判断与分析
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而形成锋面气旋,使天气现象更加复杂,对此问题的分析应从气流的形成原理及气流性质入手加以分析(下图所示)。对锋面气旋的分析需要运用下列分步图法:①在低压槽两侧标绘风向箭头;②根据风向判断气流性质;③根据冷、暖气流运动特征确认锋面性质;④分析锋面气旋的天气状况:冷锋雨区在锋线后侧,且区域较狭窄;暖锋雨区在锋线前侧,且区域较宽阔。如北半球的气旋前方是暖锋云系,为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冷锋云系,为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高压脊控制区域因气流呈现辐散状态,则为晴朗天气。
4.准静止锋
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在一个地区摆动,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我们将这类锋面称为准静止锋。每年6月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滞留一个月之久,形成了江淮准静止锋,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昆明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而形成。多出现于冬季,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昆明一侧为暖气团控制,多晴朗温和的天气;贵阳一侧为冷气团,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难得看到阳光,“贵阳”因此而得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2609.html
相关阅读:《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2讲 自然资源保护》考点及考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