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简评:2011年的江苏卷地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景,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学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显现出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1~2.【解析】本组题考察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第1题,读图1,发现1992年格陵兰冰原面积明显变小,说明冰川大量融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第2题,冰川大量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变短;故A项正确,C项错误;冰川水属于全球水量的组成部分,所以,冰川融化,并不能导致全球水量增多,B项错误;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大量冰川融化,吸收热量增多,会导致局部地区气温上升幅度变慢,并不能使全球气温下降,故D项错误。

 

【答案】1.D 2.A 

 

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

 

表一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9:00

23:00

8:58

23:02

7:19

18:41

7:20

18:40

5:40

18:48

5:39

18:49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3~4.【解析】本组试题考察地球运动。第3题,本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解答:第一步,表格内容给定的是三地日出日落时间,根据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昼长或夜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昼长,根据此公式计算可得当日三地昼或夜长分别为:①地昼长14小时,夜长10小时,②地为昼长11小时22分,夜长12小时38分,③地为昼长13小时08分,夜长10小时52分;第二步,根据昼长或夜长进行半球划分;①地和③地昼长大于夜长,位于同一个半球,②地昼长小于夜长,与①、②两地所处半球不同;第三步,进行纬度排序;依据的规律:一个地点的夜长,等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地点的夜长,如果某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则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相反夜越长;故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③②,故B项正确。

 

第4题,如果③地为北京,当日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次日北京的昼长为18:49―5:39=13:10分,比当日昼变长了2分钟,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说明此时的时间是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后,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正逐渐远离近日点(时间1月初),靠近远日点(时间7月初),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B项错误;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时,应该是昼夜等长(昼夜长短相差0),而此时,表中三地的昼夜均不等长,故D项错误。

 

【答案】3.B 4.C

 

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5.【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首先判定M地风向,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第一,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找到M点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根据等压线分布图,M处等压线的走向,可以判定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如下图所示);第二,判定地转偏向力的指向,图中纬度数向北增加,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第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大约30°~45°,即可得到风向,为西北风。故应选C项。

 

【答案】5.C

 

6.【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图中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说明该降水区域应该为锋面,承上题可知雨区在西北风的吹动作用之下向偏南的方向运动,即向低纬度运动,为冷锋,故D向正确。

 

【答案】6.D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低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7~8.【解析】本组题考察等高线分布图的阅读。第7题,河流流向是由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①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故A项错误;②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故B项错误,④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势较高,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育,更没有瀑布,故D项错误;图示③区域位于30°N以南山地的阳坡,所以可能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

 

第8题,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m,按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4-1)×100≤H<(4+1)×100,可以确定考察路线的高差介于300m到500m之间,只有A项在此数值范围内,故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7.C   8.A

 

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9.【解析】本题考查地震。结合图例,读图可以直接得出结论。

 

【答案】9.D

 

10.【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福岛核电站沿岸为日本暖流,流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故B项正确。

 

【答案】10.B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路线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1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1~12.【解析】本组试题考察地质构造与地貌。第11题,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②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③处岩层断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层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为断层,故C项正确。

 

第12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6中点的疏密代表了自行车行进的速度,点稀疏说明自行车行进速度快,为下坡,相反为上坡,点密度居中者说明途径区域地形相对平坦,根据这一原理对照图5与图6可得结论。

 

【答案】11.C 12.D

 

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13.【解析】本题考查垂直自然带。影响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纬度和相对高度,地理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越丰富,故应选A项。

 

【答案】13.A

 

14.【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影响。墨脱县深居喜马拉雅山区,对外交通不便,所以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墨脱对外界的联系。

 

【答案】14.B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09

7865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16.【解析】本组试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第15题,通过比较表2中数值可知,占全省人口比例变化最大的是苏南,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有人口的自然增长的原因,又包括人口迁移导至的人口数量增减,故C、D项都排除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是错误的。

 

第16题,读三角形坐标系图,比较2000年和2010年人口结构可得如下结论:1~14岁人口比重减少,15~64岁人口比重增加,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故只有②③两项正确,应选B。

 

【答案】15.B 16.B

 

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图9中M―N一线地阶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18.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部规整        B.交通不方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17~18.【解析】本组试题考查地租及其影响因素。第17题,图例中的一~六类土地中,一类土地位于市中心附近、城市干道最密集的区域,故应该为地价最高的一类六类位于城市外缘,应该为地价最低的一类,由此可以推断由一类到六类土地的价格依次降低,对照图9中M―N一线依次经过的土地类型即可得出结论。

 

第18题,读图可知P区域位于市中心附近,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且面积较大,地块规整,故A、B、C三项均错误;地价低的原因与其位于火车站附近,人流量多,社会秩序难以保障,噪声污染严重有关,故应选D项。

 

【答案】17.C   18.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总体上自东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19~20.【解析】本组试题考查等值线的阅读与影响降水的因素。第19题,读图可知,干旱旬数整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A项正确、B项错误;自洛阳向南先增加后减小,故C项错误;读图可以找到高值和低值中心故D项正确。

 

第20题,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即向高值方向凸出,说明其干旱旬数少,降水较多,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迎风坡,A项正确;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干旱程度高,故B项错误;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故C项错误;由此可见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夏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

 

【答案】19.AD 20.AD

 

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21~22.【解析】第21题,城市化后,地表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面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两者都会使雨水快速汇入河流,而导致流量迅速上涨,不降水时流量非常小,故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水库按照人们的需要控制江河径流量,使河水流量趋向平稳,故流量最稳定的③过程线是修建水库以后的过程线。所以AC是应选答案。

 

第22题,防止城市内涝,主要措施是使降雨之后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快速排走,故BD项正确。

 

【答案】21.AC 22.BD

 

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24.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

 

23~24.【解析】本组试题考查农业发展中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第23题,读图可得结论。第24题,种植粮食的用地也属于耕地的范畴,故排除B项;未利用土地不会增加,故D项错误;目前,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建设用地增加,以及生态退耕。

 

【答案】23.BC   24.AC

 

图14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

 

A.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B.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

C.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

D.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

 

26.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B.农矿产品产量下降       C.基础设施投资扩大     D.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25~26.【解析】第25题,读图14可得:21世纪初,技术型加工产品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最大,即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资源型产品所占比重非常小,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但劳动力的成本低廉,所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C项正确;资源型加工产品的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高于资源型产品,故D项错误。

 

第26题,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下降,技术型加工产品比重上升,并且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说明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在此诱因基础上进一步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故AD正确。

 

【答案】25.BC 26.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27~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解析】本组试题主要考察(1)题,气压带风带及其影响;(2)题,农业区位因素;(3)题,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4)题,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因素。本题的综合性较强,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1)气温差异主要从气温高低与气温年较差回答;降水差异要从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两方面回答;原因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荒漠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信风带控制。

 

(2)根据降水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定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全年气温高,且气温日较差大,由于降水较少,可以推断乙地晴朗天气多,光照充足;读图15还会发现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这些都成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该地区沿海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沿海地势平坦;沿海距海近,便于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读图15可知:公路与铁路沿途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受资源影响大;在山区线路线路沿等高线延伸(稀少),说明受地形的影响大;同时铁路公路的建设还要尽可能多连接经济点(聚落)。

 

【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28.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4分)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_____。(3分)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_。(2分)

 

28.【解析】本题基础性较强,用心体会图文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很容易作答。(1)图中蔬菜种植、养殖业等分布于佛山市的西部,玩具、家电、陶瓷、家具制造等分布于佛山市的东部;(2)注意挖掘题干信息,“改革开放初期”――优惠政策(政策政策支持);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另外,临近香港,交通便捷也是有利的条件。(3)此题考察生产专业化(或工业集聚的)优势;(4)考察产业转移的有利影响。

 

【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________。(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________。(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读图19可以看出:新疆的地形明显呈现出“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地形是以山地和盆地为主;结合图,例新疆的资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即能源资源)为主。读图20可以看出:江苏省位于淮河的南北两侧的沿海地区,据此可以推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江苏省河流和人工运河较多,即河网密布,结合气候特点中的降水较多可以推断河流径流量大。

 

(2)读图19可以看出新疆的风能资源在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有效风功能密度大;读图20可以看出江苏省有效风功能密度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3)读图21可得结论。

 

(4)根据(1)(2)(3)题的结论和所学基础知识可得出两省经济特点: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但能源与矿产资源贫乏;新疆深居内陆,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得不到有效开发,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归纳即可得出结论。

 

(5)读图19可知:霍尔果斯是新疆的一个边境城市,地处通向中亚的必经之地,中亚向中国的输气管道就经过该地;图中显示有铁路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相连,交通便捷;该城市附近煤炭等资源丰富;再结合题干信息“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可知霍尔果斯经济的发展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该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1)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较少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地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22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4分)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2分)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0.A.【解析】本题以图文的形式,提出了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含义、初级生产力与海产品产量的关系,以及初级生产力分布示意图;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图文信息与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 大陆架 浅 光照

 

(3)③ 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B.【城乡规划】图23为我国某市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24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5分)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2分)

 

B.【解析】(1)读图24可以看出:在1988年,城市建成区大致由市中心沿着东北―西南方向扩展,1999年和2007年城市建成区又新增加了西南方向,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大为扩展;图23显示东北―西南向的河流横贯市区,另外还有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铁路及两个火车站。据此可以推断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与铁路。

 

(2)读图23可知:①从风向玫瑰图看出偏北风和东北风为该地的盛行风向,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M位于城市的西南;由此可以推断:M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对市区的污染小;②M处有河流(水运)、城市道路、且临近铁路,交通便利。

 

(3)结合图23与图24西南方向为城市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并且重要交通运输线的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沿途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

 

B.【城乡规划】【答案】(10分)

 

(1)东北   西南   东南   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C.【旅游地理】图25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价值。(2分)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定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_。(4分)

 

40.C.【解析】本题的综合性较强,考查范围广,对能力要求较高。(1)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等。

 

(2)该小题最佳线路的确定,应该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入手。读图25可知在①、②、③三条线路中,线路①途经景点最多,布局较紧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故①线路应该是最受欢迎的。

 

(3)考查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和旅游环境保护。第一小问,应该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两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应该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角度回答。

 

【答案】(10分)(1)自然 科学价值

 

(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

 

D.【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活活动有________和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_。(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2分)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2分)

 

40.D.【解析】(1)读图26可以直接获取答案。(2)由四大圈层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所以重金属元素在四大圈层中必然形成相互渗透的循环过程。(3)读图27可得:据高速路越近,土壤中铅和镉的浓度越高,相反则越低;由铅镉的分布不难发现其主要来自汽车尾气。(4)承上题,之所以在汽车尾气中存在着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与汽车燃料(含铅汽油)密切相关,所以要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及开发并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另外,提高汽车燃料热能利用率也是降低重金属排放的重要措施。

 

【答案】(10分)

 

(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585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