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单科高考的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  本文结合2004年高考实例,论述了生物学单科高考命题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重视能力素质考查,充分体现高考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和适度体现《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四大特点,并联系实际论述了生物学单科高考备考夯实“三基”、重视基础,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优化课堂、追求课堂高效率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 高考 特点 备考 策略

生物学科在全国各地以单科、理科综合、大综合等不同的形式列入高考方案中。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于2003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也已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展开。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方案全面实施和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方案实验逐步展开的大背景下,研究生物学高考的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对指导现阶段高三生物学教学的复习,指导学生提高备考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对生物学单科高考命题的特点与备考策略作简要论述。

1 生物学单科高考的命题特点

l.1 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

从历年生物学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的覆盖面较广,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两章仍是考查的重点。

1.2 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查  高考命题由“以知识立意”为主,正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近年高考考试说明、高考考试大纲都明确了这一点,近年高考试题也都体现了这一点。 例:(2004年上海高考题)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记录一天内不同的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呜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鸣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

本题答案为C。学生如果缺乏对要研究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将会很难回答此类试题。

1.3 充分体现高考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包括以下几方面:

l.3.l 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例:(2004年上海高考题)裸藻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将它放在黑暗条件下,在含葡萄糖的溶液中也可繁殖,这说明裸藻(  )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无光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是异养生物            D.既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活

本题答案为D。要求学生应用光合作用、自养、异养的概念与原理解释裸藻为什么有光与黑暗条件下都能生活。

1.3.2 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例:(2004年江苏高考题)过去人们认为作物播种的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将_____。 (2)从影响酬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本题答案为:(1)稳定(或不再增加或略有下降);(2)植株过密.叶片接受光照不足和通风透气差,CO2供应不足。此题要求学生分析图表中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并解释这种关系产生的原因。

1.3.3 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

例:(2004年上海高考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本题答案为C。从成语的字面看只有蝉、螳螂、黄雀3个营养级,实际上食物链一般是以植物为起点的,因此,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至少有4个营养级。

1.3.4 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并能制订研究方案。

2004年江苏高考第42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植物抗性的理解,并要求参照相关实验装置与试剂,尝试没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与分析。具体题目和答案如下: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0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0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的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本题答案为:(1)正相关,反相关,甲。(2)②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2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3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④a.如果3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无影响;b.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少,抑制作用增大;c.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少,促进作用增大。

1.3.5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例:2004年江苏高考第38题考查了原癌基因突变、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免疫的问题。

1.4 适度体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三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说明《标准》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一脉相承的。《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生物学高考,特别生物学单科高考一定会适度体现上述《标准》的理念和特点。

例:2004年江苏高考第42题,直接取材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要求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包括作出假设、写出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等,是高考体现《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基本理念的典范。

再如,2004年上海高考第42题,考查“赤霉素能否诱导淀粉酶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与基因表达有关”的2个研究性课题有关的问题,也是《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基本理念的极好体现。

2 生物学单科高考备考策略

2.1 夯实“三基”,重视基础的策略

虽然离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但由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需以“三基”为载体,因此,夯实“三基”,重视基础是生物学高考备考的根本策略。“三基”是指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基本概念清楚、基础知识系统完整、基本技能扎实熟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

2.1.1 基本概念的备考要指导学生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相似、相对、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它们进行的场所、需要的条件、过程、实质、意义、速率、影响速率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比较。2003的全国高考第35题,让学生观察分析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回答问题,就需要学生弄清光合速率(包括净光合速率、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含义,以及净光合作用速率、表光合速度、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2004年上海高考第40题也是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速率、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问题。

2.1.2 基础知识的备考要指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如复习光台作用、呼吸怍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内容时,要指导学生整合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酶的特性等内容,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有机联系、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2004年江苏高考第37题,就是对某学生归纳的“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部分途径的图表”的分析考查。

2.1.3 基本技能的备考要训练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与探究技能  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课本实验,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与课本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相关的探究实验等。如,2003年全国高考第33题,用表解的形式表述了课本“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只是将实验中的有机溶剂进行了更换,结果学生本题的得分率偏低。2004年江苏高考第35题将课本“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整合在一起进行考查;2004年上海高考第39题将课本可以用洋葱作实验材料的“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3个实验整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这充分说明备考时很有必要训练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与探究技能。本人发表于《生物学教学》1991年第3期的《用一个洋葱鳞茎做四个实验》的文章就关注到当时初、高中生物学实验中都用到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4个实验的整合问题。

2.2 培养能力,突出能力由训练的策略

由于近年的高考越来越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可以说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足高考备考的致胜策略。实施这一策略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2.2.1 加强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生物学知识包括知识本身和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现过程,是备考时不容忽视的。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基因突变”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发现性状变化的问题→探讨性状变化的原因→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性→探究基因的变化→讨论基因的变化结果和意义”。2004年江苏高考第38题就考查了原癌基因突变的问题。

2.2.2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首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指导学生从生命活动的规律中发现问题(如为什么正交与反交实验F1的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可以指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中发现问题(如进行脊蛙反射实验时为什么要破坏脑?破坏脊髓后的蛙还能完成搔抓反射吗?为什么?);可以指导学生从知识网络的联结处提出问题(如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传粉、受精、子房的发育与遗传和变异有什么联系?),2004年江苏高考第40题就考查了细胞质遗传与细胞核遗传的实验结果分析问题,2004年上海高考第35题就考查了脊蛙反射实验的相关问题。

2.2.3 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中,有许多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学生仅熟悉教材远远不够。备考时必需紧密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材中免疫的知识可联系器官移植的实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可联系农业生产的实际,细胞分裂的知识可联系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实际,病毒的知识可联系艾滋病、SARS、禽流感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2004年江苏高考第33题考查了鼠害的控制问题,第34题考查了农业播种量与产量的关系问题。

2.2.4 重视实验分析和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实验设计等的考查。2003年全国高考42题,学生得分率仅26%。是近年高考实验设计类试题中得分率较低的试题。学生的答题情况还显示,学生对实验图解的理解能力、实验结果的预测能力、最可能结果的分析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距。2004年上海、江苏高考第42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分析问题。生物学实验备考时,除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外,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程序,重视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形成实验设计能力。

2.2.5 培养和训练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近年的生物学高考题中出现了一些背景知识题或新情境材料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备考时可先让学生练习归纳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总结教材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弄清各种图表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含义,总结辨析图表的一般方法;再让学生注意从报刊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上收集相关的生物学信息,总结信息中包含的生物学原理、研究思想方法,理解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科研三个方面的应用等。如2004年上海高考第40题是一道图表信息给予题,学生只有认真分析图表所隐含的生物学信息,才能分析解答题目所提出的反应进行场所,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读出和计算出相关的数量关系等问题。

2.2.6 重视知识迁移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由于高考备考的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重视知识迂侈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能力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可以指导学生弄清备考中相关习题涉及的知识点,思考通过知识点扩展能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弄清题中各种图表和其他表述中隐含的生物学含义,思考用什么专业术语或概念原理组织答案最恰当;思考原题怎样改造可以形成变式题组等。指导学生这样去备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如针对近年高考试题,可设计许多变式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2.2.7 关注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考提出关注热点的要求是倡导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还要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能够从课本之外获取一些生物学信息。这也是形成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备考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研究热点领域的知识或动态。如2004年江苏高考第38题就考查了细胞的癌变问题,第39题就考查了通过生物反应器生产紫草素的问题,第42题就考查了酸雨的危害的问题等。

2.3 优化课堂,追求课堂高效率的策略 优化课堂可以提高高考备考实效。课堂优化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高考备考的成败。而且夯实“三基”,重视基础的策略和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策略都必需通过优化的课堂加以实施。

优化课堂要从优化课堂目标、课堂结构、教法学法、教学与复习模式、教学评价导向、训练习题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如优化课堂目标,要明确教学与复习的内容,在《生物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中的学习要求,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根据高考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备考;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优化教学与复习模式;优化训练习题,要精选近年与该部分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考试题,同时适当设计一些变式题等,使平时的备考内容实现与高考考查内容接轨。

在实施上述高考备考策略时,还要注意加强学习,不断学习和分析高考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学习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学习生物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等。还要设法增强学生备考的自信心,指导学生注意高考前的心理调适,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高考的挑战。

自《生物学教学》2005.1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660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