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农业的含义、分类,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明确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树立大农业观念,科教兴农思想;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分析、探究、判断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难点: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方法:讨论探究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
复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城市,但是我们或多或少对农业有所了解,应该感受到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请看屏幕:
播放](文字随播音逐渐出现)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一号文件”正式公布,2005年初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七个“一号文件”。10月份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说明了什么?
生:中央高度重视农业。
师:中央如此重视,高考也是如此。
[投影]
高考考点
试题分布
题型
分值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005 江苏39
2005 上海22
2005 广东单科10
2005 冀、豫等文综38
2004 全国 13
2004 天津文综26
2004 上海24
2003 上海22
2002 春京皖34
2002 上海33
2001 全国39
2001 苏浙吉文综40
2000 全国36
2000 春京皖39
论述题
不定项
单项
简答
单项
单项
不定项
不定项
单项
论述
论述
问答
辨析
论述
18
3
2
10
2
4
3
3
4
15
19
18
11
18
注:考查内容主要是:农业的基础地位、根本出路
师:从表格可以看出,农业这部分内容在国家各类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且分值较大,内容较多。展望明年高考,一定还是命题的兴奋点。可见,农业问题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梳理一下知识点,看一看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把握。
生: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即农业含义、地位、形势及出路。(同时投影显示)
师:那么什么是农业呢?请大家看一组闪动的画面,区分哪些属于农业。
生:都是农业,属于广义农业范畴。(投影)
师:可见我们要树立“大农业”观念,不要认为农业就是种地一件事。如今农业的含义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如农业产业、农业工业、农业科研、农业教育等。所以,我们的认识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哟。
师:那么农业的地位究竟如何呢?请同学们先看下面背景材料,然后再思考几个问题。
[投影]背景材料
2005年1月30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这是继2004年之后中央又一次把支持“三农”作为一号文件的主题,反映出我国在发展战略及政策思路方面的重大变化,即从在农业中提取积累转向工业反哺农业……我们没有理由再让收入不足城市居民1/3的农民承担太多重负,没有理由再让农业成为中国经济这个巨人的“短腿”,从而使它再怎么有力量也跑不起来。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继续坚持“减法”“少取”的基础上,今年“加法”“多予”的政策更多。
试题设计
1.2004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之所以要重视农业,是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D.农业是现代经济的象征
生:选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师:为什么不选B、C、D?
生:B、C、D表述错误。应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通过
[投影]: 农业 作用
(基础)
师:(边投影边设问)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生:通过其作用表现出来(齐背农业三方面作用)。
师:请一位同学完成下面的填空[投影]农业是国民经济中 最基本 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的 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 保障 。
(答案随一名学生回答依次出现)
师:这些作用归纳起来是从农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与工业等其他部门的关系、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方面讲的。由此可看出,农业决不是孤立存在的。过去中央政策是农业哺育工业,而目前中央提出用“工业反哺农业”,发挥工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中央决策的转变有什么意义呢?请看第2个选择题。
[投影] 2.从过去的“农业哺育工业”到今天的“工业反哺农业”,体现了农业与工业之间的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当前党和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
①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②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粮食安全
③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④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生:应选C 因为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应是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故(4)被排除。
师:同学们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选题的呢?
(学法指导:选择题的三审四排,略)
生:运用“排除法”,(4)说法错误。
师: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机械化水平,粮食产量及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现在是路通了,
水有了,农民也开始旅游了。这是否表明我国农业形势一片大好,完美无缺,不存在任何问题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材料,然后思考一个问题。
[投影]材料一:2003年淮河抗洪等
材料二:我国粮食生产有关情况
表1 我国粮食产量 单位:亿吨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5.08
4.63
4.53
4.57
4.3
表2 我国耕地面积 单位:亿亩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6.97
16.07
15.90
15.60
15.20
材料三:漫画“所剩无几”(略)
(先点击放映材料“淮河抗洪”和“驴耕”,然后点击思考题。)
学生甲:材料一反映了淮河一带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农业技术装备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很低。
学生乙:材料二中表一反映我国粮食产量逐年下降,表二反映了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师:粮食产量高低对我们重要吗?
生:重要。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师:表一与表二有没有内在联系呢?
生:有,正是由于我国耕地面积锐减,才使粮食产量下降。
师:那么材料三的漫画,表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形势更加严峻。
师: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农业面临的三个方面问题。(投影依次出现)
1、技术装备与劳动生产率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3、可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低水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注:“最大制约因素”突出显示,后点出)
师:事实上,农业面临的具体问题还很多,如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低价卖难,许多地方自然条件差,有机器也用不上。农民生活普遍很苦,负担重,农民的孩子上学费用高,很困难。
师:可见,我国农业形势严峻(投影)。因此必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
(投影)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师:那么如何解决我国农业面临的困难,农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背景材料来讨论第3个问题:从农业角度谈谈怎样才能让中国经济这个巨人跑起来?(投影)
学生甲:靠政策。要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政策稳,人心才稳,农业才能稳。中央连续出台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就是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放开手脚干革命。
学生乙: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科技发展农业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充足电,练好内功,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学生丙:靠投入。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及大江、大河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加强人畜共患的疾病的防治等。另一方面要增加物质投入,加大农药、化肥等物资的供应及价格补贴等。
学生丁:靠产业化。在市场化的今天,单个农户无力抵御市场大风险,要把农、科、教结合起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连成一体(利益共同体),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结合起来。
师:同学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概括如下(投影依次突出显示:“前提”、“关键”、“基础”、“保证”。)(略)
关于产业化经营(投影)
管理的企业化
服务的社会化
经营的一体化
布局的区域化
生产的专业化
小农户
大市场
农、科、教
产、供、销
农业产业化经营
师:以上关于农业发展四个方面具体措施可以说都是为一个根本出路服务,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道路服务的。
(投影根本出路)(略)
师:为什么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引导学生分别从我国资源形势,人民生活质量、国际竞争以及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投影]单项选择:
一、进入2005年,江苏省宣布了“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由于种粮可以减免农业税,并且还有补贴等优惠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非常高。据此回答:
1、材料表明,发展农业
A.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B.必须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C.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D.必须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2、种粮是能够产生一定效益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大的规模和科学种田技术。这反映了发展高效农业 ①必须实行规模经营,向规模要效益②应大力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③要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规模愈大愈好④需要加大农业投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被誉为我国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的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产业化 ③乡镇企业 ④农村城镇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师:逐题分析。引出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投影)(略)
[本课小结](投影)
国民经济基础
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业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走两高、一优、生态、安全农业道路
[巩固练习](投影)
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的有关数据
年 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较上年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较上年增长
1997年
5160元
3.4%
2090元
4.6%
2003年
8472元
9.0%
2622元
4.3%
2004年
9422元
7.7%
2936元
6.8%
注:①从1997年到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增长幅度的一半。②2004年1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政策措施。
材料二: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
年 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总产量
5.08亿吨
4.63亿吨
4.53亿吨
4.57亿吨
4.31亿吨
4.70亿吨
注:因乱占滥用耕地,我国耕地面积近7年减少了1亿亩。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材料三:2005年1月,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联系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材料三“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义和途径。
师:首先进行学法指导:图表题解答注意几个看,即“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及整体看”。然后让三名学生逐一回答,再显示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1997-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材料二反映:1999-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这一趋势得以扭转。但因耕地的减少,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途径:①稳定和完善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控制耕地减少的势头。③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生产能力,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
[合作探究]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请你结合本课内容谈谈如何建设我们淮安的“新农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670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