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广泛推行,大纲版教材即将退出之际,本套理综卷生物题,仍然很好地体现了大纲版考纲,在试卷结构、题型、内容和分值比例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就试卷的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考点分布及其赋分
主干知识
题型题号
考点分布
分值
比例
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含细胞工程)
选择:1、3
必修:细胞膜的流动性、物质运输、有丝分裂(DNA含量)
选修:植物体细胞杂交(1.5)
6
8.33%
新陈代谢(含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选择:2、3
填空:34
必修:细胞呼吸、光合作用、酶促反应选修:C3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6分)、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长曲线及其应用(12分)
22
30.66%
生命活动的调节(含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选择:1
实验分析:31和32
必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和信息传递
选修:免疫(1.5)
20
27.78%
生殖和发育
0
0.00%
遗传、变异与进化(含基因工程)
选择:4
实验分析:33
必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8
25.00%
生物与环境
选择:5
必修: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6
8.33%
二、各小题考查要求、得分情况及其难度(湖北省)
满分
考点
考查能力
省最高分
省平均分
难度
1
6
结构基础
理解能力
6
4.33
0.72
2
6
新陈代谢
理解能力
6
4.16
0.69
3
6
细胞、代谢、生态
理解能力
6
4.88
0.81
4
6
遗传进化
理解能力
6
4.89
0.82
5
6
生物与环境
理解能力
6
3.84
0.64
31⑴
4
植物调节
综合运用
4
0.17
0.04
31⑵
4
植物调节
综合运用
4
0.05
0.01
32⑴
4
动物调节
理解能力
4
1.62
0.41
32⑵
2
动物调节
理解能力
2
0.57
0.29
32⑶
4
动物调节
理解能力
4
2.89
0.72
33⑴
2
遗传进化
理解能力
2
1.59
0.80
33⑵
4
遗传进化
理解能力
4
1.39
0.35
33⑶
6
遗传进化
综合运用
6
0.53
0.09
34⑴
6
微生物
理解能力
6
4.41
0.74
34⑵
6
微生物
理解能力
6
2.08
0.35
总分
72
72
37.22
0.52
三、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在与新课程内容逐步接轨的同时,不排除大纲版教材的特有内容
全卷72分,必修51分,选修21分,所有考点均为考纲规定的内容,在六个专题的主干知识中,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比例较大,重点突出。作为大纲版教材的特有内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在两年高考中均未出现,同样是大纲版教材的特有内容,“C3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说明考查内容在与新课程接轨的同时,不排除大纲版教材的特有内容。例如:
2题: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解析:本题考查C3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结合具体情景(光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在光照条件下,无论C3植物,还是C4植物,都能利用14CO2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含14C的淀粉和葡萄糖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含有14C,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A、B、D正确。但是,随光照强度的增大,C4植物叶片对含14C的C4的消耗加快,积累减少。答案:C
复习建议:在强化主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C3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大纲版教材的特有内容给予适度关注。
2.渗透课标理念,突出能力考查,尤其是获取信息、实验探究能力
今年理综生物试题沿袭了去年高考的特点,即无原型题,死题(仅考知识)少,活题(能力题)多,能力考查突出,多做题对提高成绩的影响进一步减弱。整份试卷,除34题为教材知识的简单回顾、能力要求较低外,其它各题均突出能力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吻合,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强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实验探究、思维和规范表述等能力。如31题、33题第2、3问。
31题: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_____________
原因2是: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一是准确获取信息: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二是明确题目要求: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可能的原因。三是联系教材,合理推测:教材中“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是指“同一植物的相同部位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和“不同植物的同一部位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图中半边茎弯曲的内侧生长快于外侧的结果”,只能是“剖开前(时),生长素浓度就不同(内高于外)”或者“虽然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的敏感性不同”所导致的结果。即,内侧生长快可能是内侧生长素浓度在切开前或切开时就高于外侧;也可能是内外侧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侧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生长速度高于外侧。答案:略
复习建议:一是做典型题、基础题、好题(如有代表性的高考题),不片面追求难题、热点题;二是适当训练,避免题海战术;三是勤于反思,强化巩固,定期对所做题目的审题、获取信息、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增强练习的有效性,提升解题能力;四是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等的分析,提高实验能力。
3.大题考点稳步调整,再次打破常规,体现出“考纲范围内,一切皆有可能”
在去年大题调整为4道,非大题传统考点“生物与环境”首次以大题形式呈现的基础上,今年的试卷,继续着新的改变。四道大题中,除传统大题考点:生命活动的调节(31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32题神经调节)和遗传(33题)以外,微生物与发酵工程(34题)也首次以大题形式出现。
34题.(12分)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⑴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___,碳源是______,氮源是___。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___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___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___。
⑵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___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___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__期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的分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其细菌生长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⑴由所给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及其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凝固剂是琼脂,碳源是葡萄糖和尿素,氮源为尿素。由于这种培养基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因此,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由于其化学成分清楚,属于合成培养基;由于细菌所用碳源为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的细菌为异养型。⑵通过题中操作所得曲线为细菌的生长曲线,纵轴之所以用菌体数目的对数是因为细菌繁殖特别快,细菌数目变化很大,取其对数更有利于观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规律。在细菌生长曲线中,对数期菌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稳定期菌体的次级代谢产物相对较多,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稳定期的细菌,用于提取次级代谢产物。
答案:⑴琼脂 葡萄糖和尿素 尿素 选择 合成 异养型 ⑵生长 细菌繁殖特别快,细菌数目变化很大,取其对数更有利于观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规律 对数 稳定
复习建议:在强化传统大题考点,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的基础上,关重生命的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含细胞工程)等传统意义上的非大题考点。
4.立意新颖,问题开放,形式多样
⑴情景新颖,问题设置开放。如31题,命题者设置了特定条件下枝条的生长情况,要求考生仅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可能的原因,开放性的设问富有创意,题目所给条件,则要求考生认真审题,准确获取信息,新课改理念体现突出。
⑵取材新颖,问题设置梯度明显。如33题以两对基因决定一对性状的特殊情况,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设置问题巧妙,既考查了基础知识,也考查了能力。
⑶试题有图示、实验等呈现形式多样。如3、5、32题的图示,2、31、32、33题的实验。
33题: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⑴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定律(2分)。
⑵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扁盘的基因型为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4分)。
⑶为了验证⑴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6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以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后代的比例变形9:6:1为突破口。由实验一和实验二中F2的三种表现型及其比例9:6:1,可确定南瓜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即两对均显为扁盘,一显一隐为圆形,双隐性为长形,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可确定: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扁盘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长形的基因型为aabb。F2中扁盘果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由长形植株(aabb)对其授粉时,AABB植株所得的后代全部为AaBb,即1/9株系为扁盘;AaBB植株或AABb的后代中,扁盘(AaBb)和圆形(aaBb或Aabb)均各占一半,即扁盘与圆形比例为1:1的株系为4/9;AaBb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比例为扁盘(AaBb):圆形(Aabb、aaBb):长形(aabb)=1:2:1。答案:略
复习建议:重视图文信息转换的训练,注重相关特例的总结,提高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
5.要求准确获取信息,关注规范表达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规范表达是大篇幅书写题的专利,殊不知,在填空解答中,考生需要提炼出关键词或关键句,才能得出规范的答案;在信息获取中,只有规范表达,才能准确获取信息。如第5题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还是“流动”,31题“浸入水中后,内外侧的生长素浓度均不改变”等信息的获取。
5题.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解析: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成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由图可知: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可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于秸秆中的能量,A对;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属于分解者,B对;生态农业中增加了对能量的利用途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对;但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只能沿食物链单向传递,而不能进行循环,C错。答案:C
复习建议:每次训练后,核对标准答案,比较异同,找出问题,进行针对分析,强化规范意识,增强规范表达的能力。
附:其它试题及其解答: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解析:本题结合细胞分泌、原生质体融合、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考查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考查理解能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外排方式进行、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通过内吞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的原生质体融合都能体现出细胞膜的流动性,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在细胞质中结合,不需要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答案:C
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有右图表示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度随酶量的变化
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酶促反应的速度与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主要考查理解能力。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应为J型,没有最大值,A错;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应为先复制加倍,后分裂减半,B错;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度与酶量的变化呈正相关,没有最大值,C错。在适宜条件下,当CO2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后将不再改变,D正确。答案:D
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主要考查的理解能力。如果两种基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同,则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时,会使不适应环境基因的频率逐步降低(直至到0),而适应环境的基因的频率则会逐步增大,因此,通过选择得到的基因频率较大的基因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除受环境的选择作用外,还与基因突变、基因漂变、个体迁移等多种因素有关。答案:B
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⑴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中。
⑵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所决定的。
⑶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B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中枢、反射和兴奋的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其综合运用能力。⑴由于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题中针刺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说明其效应器为后肢肌肉中;如果神经中枢在脑中,则脊蛙不能作出反射,而脊蛙(无头部)能够发生收缩,说明其神经中枢在脊髓中。⑵反射弧内的兴奋传递的单向性决定了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而反射弧内兴奋传递的单向性是由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决定的。⑶在剪断传出神经后,如果立即刺激A端,由于兴奋可传至效应器,能够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刺激B端,由于兴奋无法传递到效应器,因此,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尽管在剪断后,刺激A端时,能够看到收缩活动,但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这一收缩活动没有中枢的参与。
答案:⑴左后肢肌肉 脊髓 ⑵突触传递的单向性 ⑶能 不能 能 反射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而这一收缩活动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682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