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复习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案 第7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解释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形成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2.两种边界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在板块的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巨大的山脉。如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褶皱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褶皱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和菲律宾海沟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如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等。
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火山、地热亦很集中,也是海啸多发之地。
例1 国际能源网2009年1月报道: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开发能源新项目----地底热岩技术,正在东非大裂谷迈出21世纪新的一步,以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供应。东非大裂谷地热能开始发电于2009年开始运营。据此回答⑴~⑶题。
⑴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 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C.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非洲板块
⑵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是 ( )
A.板块张裂作用 B.板块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⑶东部非洲与中部非洲都地处低纬度,但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特征    D.人为破坏
命题意图:本题除了考查东非大裂谷的相关知识外,重点需要明确全球分成六大板块,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小的板块。
解析:这是一组无图考图题。⑴在六大板块分布图上,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内部。两侧的板块都是非洲板块。⑵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内部次一级板块张裂形成的。⑶东部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中部非洲高,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自然景观也出现差异。
答案:⑴D ⑵A ⑶C
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


褶皱背斜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
修建隧道
向斜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为构造地貌。
例2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完成⑴—⑵题。

答案:⑴B ⑵A
探究点三 外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使地表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

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说明:流水的溶蚀作用属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一种。
例3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火山喷发 D.流水堆积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丹霞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丹霞山的岩石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部分被水侵蚀掉,形成峭壁、陡崖等地貌,故选A。
答案:A
【变式训练】(2008?江苏卷)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位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及其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解析:冰川分布在高纬度的大陆和中低纬度的高山山岭上部。冰川作用可分为冰川侵蚀、搬运、堆积三大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珠峰大本营位于雪线附近,其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从高山山岭上部搬运来的冰川堆积物。雁荡胜境中的陡崖峡谷是在流水的侵蚀和风化剥蚀作用沿其断裂破碎带和软性岩石不断的深切,使其强烈的剥落、崩塌形成的。
答案:B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学科基础测试)右图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女王头(蕈状石)。她大约4 000岁,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1,2题。

1.酷似造型地貌景观“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 ( )
A.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C.地壳断裂——地壳抬升——化学溶蚀
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2.小明在“女王头”附近捡到一块岩体标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及测量,并判断其为砂岩。那么观察到的岩石薄片最接近(图下方为比例尺) ( )

(2011?湖南联考)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4.图中甲和丁两处可能都有含煤层和煤层气,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甲、丁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5.若该地地表甲处为谷地,丁处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2010?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图4反映了塔里木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状况,读图完成7~8题。

8.粉尘和黄土堆积海拔最高的区域在
A.昆仑山北坡 B.天山南坡C.帕米尔高原东侧 D.盆地东部
9.盆地东部所示地貌
A.能指示当地的盛行风风向 B.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是典型的风化地貌 D.是流水沉积地貌
(2011?聊城质检)“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3~4题。

10.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1.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市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阿坝自治州汶川县,距省会成都市不足100公里。图中示意最接近该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 下列各组城市之间的距离正在由于板块运动而变短的是
A. 东京、北京B. 纽约、巴西利亚 C. 伦敦、华盛顿D. 开罗、罗马
(2011?杭州模拟)分析材料一、二,回答14~15题。
材料一 气候是影响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见材料二)。
材料二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14.据材料分析,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内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15.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D.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二、综合题
16.(2011?江西百校联考)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①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河流下游河水的补给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6分)
(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2分)(  )
A.①位置上游 B.①位置下游
C.保持①位置不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17.阅读以下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a-b的横剖面示意图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丙处可能容易形成的地貌是 ,丁地的地貌是 。
(2)图中河流a处河段的流向是 。
(3)现准备在a-b河段的建设水电站,试分析有利和不利条件。
(4)分别从图中H地,沿经线走到南极点,沿所在纬线绕地球一圈,所经历的板块数( )
A.相同 B.相差1块 C. 相差2块 D. 相差3块
(5)下列正确的是 ( )
A.丙处有流水侵蚀地貌,丁处是流水堆积地貌
B.a-b间的地形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C.a、b处的地貌只分布在湿润地区
D.H地冬季温暖,原因是周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
E.图中区域易发生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答案:C
4.解析:读图可知,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顶部易含煤层气,最容易发生瓦斯爆炸或井喷事故,丁处为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所以最容易发生透水事故。
答案:A
5.解析: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答案:D
6.解析:图中下覆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
答案:D
答案:C
11.解析:“血迹石”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千人石”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岩浆岩。
答案:A
12.C 解析:结合六大板块的位置即可判断本次地震发生在④。
13. D 解析:位于生长边界的两侧的事物距离不断扩大,而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距离不断缩小。开罗、罗马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两侧,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因板块运动而变短。
14.解析:据图分析甲区域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可知,该外力侵蚀在水热相对充足的情形下侵蚀强度较大,由此推断该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故选B。另外挪威的峡湾是由冰川侵蚀而成,石灰岩溶洞内的石笋是由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作用的产物。
答案:B
15.解析:亚马孙平原虽然水热资源丰富,但地势平坦;西伯利亚山地年均温太低;撒哈拉沙漠年降水太少。因此,流水侵蚀强度最大的应是水热充足的浙闽丘陵地区。
答案:B
16.解析:第(1)题,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流量最大。第(2)题,略。第(3)题,瀑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位置不断溯源位移,向河流上游移动。第(4)题,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如下:①向斜成谷;②背斜被侵蚀成谷;③断层形成地堑;④流水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
答案:(1)夏季 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 降水补给
(2)流水侵蚀作用
(3)A
(4)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成谷地 断层(或地堑) 河流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
17.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其影响下的地貌、河流流向的判别、水电站建设的条件分析、板块的分布、空间定位、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命题基础但考查重点突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7989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