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广东A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及解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                 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                   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答案】C

 

【解析】糖类主要在叶绿体中合成,A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无此反应,B错误;纤维素是多糖,是由葡萄糖合成的,C正确;胰岛素抑制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因此答案为C。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DNA的组成,即两条反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其遗传信息存储在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并且指出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DNA的复制阐明奠定了基础,因此答案为D。

 

3.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多肽P1为抗菌性强和溶血性也强的多肽,但是要设计出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即在P1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蛋白质,应用蛋白质工程,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即答案为C。

 

4.图1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去掉顶芽后植株的主根的长度减少,因此去掉顶芽会抑制主根的生长,A错误;去掉顶芽后根尖也能合成生长素,B错误;生长素由顶芽向下为极性运输,C错误;由图去掉顶芽后施加外源生长素可以促进主根的生长,D正确,因此答案为D。

 

5.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A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由于鲈鱼无天敌,处于优势,B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因此答案为A。

 

 

 

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中层析后色素在滤纸的排列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因此Ⅳ表示叶绿素b,A错误;细菌分解纤维素后,会形成一个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能力越强,因此细菌Ⅲ的分解能力最强,B正确;C图中染色体清晰可见,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D设置不同的条件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催化能力的强弱,其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D错误;因此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

 

24.下图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

细胞

细胞壁

光合作用

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

A

蓝藻细胞

B

洋葱根尖细胞

C

兔成熟红细胞

D

蛙受精卵

【答案】BD

 

【解析】蓝藻为原核生物,无染色质,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洋葱根尖细胞能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染色质,具有全能性,B正确;兔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没有染色质,无全能性,C错误;蛙受精卵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染色质,具有细胞全能性,D正确,因此答案为BD。

 

25.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A.白眼雄果蝇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答案】AC

 

【解析】由题可知,红眼和白眼在性染色体上,XBXb和XB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

 

XBXB:XBXb:XBY:XbY=1:1:1:1,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1/2,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确的均占1/4,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1/3,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2/3。因此后代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4×1/3=1/4,缺失1条Ⅳ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3=1/6,因此答案为A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分)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      加强,    

 

            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污泥          ,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          ,但生物质炭的输入          ,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

 

【答案】(1)呼吸作用 ATP       (2)黑麦草叶绿素含量较多      升高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物质循环再生

 

【解析】(1)生物质碳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合成ATP,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高能量。

 

(2)由图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的污泥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后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碳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3)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27.(16分)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10,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          调节,增加          、减少          ,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如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          ,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

 

【答案】(1)高于    神经体液    产热    散热   (2)失调     (3)

 

【解析】(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及S点的左侧,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此时通过神经调节,增加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减少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使体温回升正常。

 

(2)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3) 

(3)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

 

 

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28.(16分)

 

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突变(C→T)。用PCR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DNA片段l,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和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11(a)。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权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11(b)。(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

 

 

(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不同,前者通过__________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_______解开双链。

 

(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基因用A、a表示)。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病是由于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β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β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答案】(1)高温    解旋酶       

 

(2)Aa    母亲   减数分裂   突变后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形成异常蛋白

(3) 

(4)该病可遗传给后代          患者的β链不能被限制性酶切割

(5) 

【解析】(1)PCR是体外扩增DNA的方式,通过高温的使双链解开,体内DNA的复制则是通过解旋酶使DNA双链解开。

 

(2)由题意可知重度β地中海贫血是隐性遗传病,突变后的序列可以被剪切成和s的两个片段,而正常序列无法被剪切,因此母亲、父亲、患儿和胎儿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和Aa,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型为AA和Aa,生下患儿可能是因此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图可知,其突变为由模板链的CTC突变成ATC,RNA上由GAG变成UAG,因此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翻译提前终止。

(3) 

(4)如果这种贫血病可以遗传给后代,,而又能证实不是重型地中海贫血,即β链不能被限制性酶切割,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病的致病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5) 

29.(16分)

 

某新能源研究兴趣小组尝试用木薯块根的淀粉制备燃料酒精。他们用酶将木薯淀粉讲解成单糖。查阅资料后,安装的酒精发酵装置、采用的发酵条件如图12。

 

(1)向发酵瓶中加入5g酵母菌开始试验,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并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通气阀②需要偶尔短时间打开,但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第3天,取出少量发酵液,滴加含有__________的浓硫酸溶液来检测酒精。

 

(3)检测后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我们展开了讨论,认为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__________,请设计试验对此因素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用表格形式呈现;用“+”表示酒精量,最高含量为“+++++”)。

 

(4)请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答案】(1)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以维持溶液PH稳定

 

(2)重铬酸钾  

 

(3)随着酒精浓度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受阻产生酒精量减少

 

实验设计:

 

1.取五只锥形瓶,标号为1、2、3、4、5,分别加入等量的酵母粉、葡萄糖培养液和缓冲液。

 

2.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各加入0l、20l、40l、60l、80l、的水,密封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

 

3.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的酒精的量。

编号

1

2

3

4

5

酒精含量

+

++

+++

++++

+++++

(4)溶液稀释倍数越高,产生的酒精的量越大,说明了酒精浓度越小,越有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进行。

 

【解析】(1)如图所示通气阀1为进气后,通入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通气阀2为出气口,排除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溶液的PH的稳定。

 

(2)检测酒精依据的原理是酒精能使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溶液的量固定,随着无氧呼吸的进行酒精浓度增大,因此可能原因是随着酒精浓度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受阻产生酒精量减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80476.html

相关阅读: